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建筑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装配式建筑4.0,作为这场变革的先锋,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引领着建筑业走向更加高效、环保、智能的未来。在这一背景下,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海龙”)以其卓越的科技实力和丰富的项目经验,成为了装配式建筑4.0领域的佼佼者。中建海龙深耕建筑工业化领域多年,自主研发了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并在多个重大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在深圳市龙华区华章新筑项目中,中建海龙采用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成功建造了全国首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高达99.7米,用6028个模块单元“拼”出2740套精装住房。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4部门联合发布《低噪声施工设备指导名录(2024年版)》,在2023年发布的《低噪声施工设备指导名录(第一批)》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与完善,入选的低噪声施工设备种类由6类扩大到8类,型号数量由46个扩大到63个,入选设备的噪声控制水平进一步提升。低噪声施工设备指导名录的发布与更新,为降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提供了设备保障,而且随着各地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定的逐步落实,将有力支撑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法关于优先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的要求,同时也为其他领域噪声污染源头防控树立了标杆,有助于构建宁静和谐的人居环境,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芬兰艾列、佩克、Tekla共同主办的可持续创新|绿色建筑技术交流会在上海圆满落下帷幕。本次交流会以全球领先的建筑科技和国内实际应用的融合为核心,共同探讨了预制框架,预应力空心板技术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绿色应用实践,以及如何通过利用DELTABEAM®组合钢梁优化空间设计,减少体积与成本、Tekla Structures软件在装配式混凝土项目的应用,并分享了在全球享有盛誉的芬兰创新预制建筑案例。

历经三年多的精心建设,被誉为“紫金丝带”的新国展二期精彩亮相。12月新国展二期项目位于北京顺义新城后沙峪组团东南部、新国展一期北侧,京密路和地铁15号线西侧。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建设项目协调处副处长赵磊介绍,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3.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61.1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43.8万平方米,包含展览中心、会议中心、配套酒店。13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获悉,新国展二期项目展览中心、会议中心、地下车库及配套用房已具备投用条件。预计于2025年初正式投入使用,2月迎来首展。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新建绿色建筑面积6322.3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达96.5%;培育郑州城发环境研发中心等6个三星级绿色建筑;培育建材领域“绿色工厂”36家……河南“节”尽所“能”,推动建材、建筑产业追新逐绿。“双碳”目标下,作为我省重点产业,建筑建材“降碳”,已从选择题变成了一道必答题。顺应发展,积极作为。去年以来,我省启动“7+28+N”产业链群建设,将绿色建材、绿色建筑列入28条重点产业链,印发《河南省培育壮大绿色建筑材料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河南省培育壮大绿色建筑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全省绿色建材、绿色建筑产业发展体系进行战略性重塑。一年来,推动源头科技创新、培育“链主”企业、促进两链融合发展等一系列举措,让我省建筑建材逐绿向新,产业迸发出新动能。

近日,龙华区世纪广场项目获2024年度世界建筑节(WAF)最佳景观奖,这是本届建筑节该类型唯一获得年度大奖的中国项目。世纪广场紧邻观澜河,是该区的中心广场。广场有意模糊了建筑与景观的边界,内外渗透,功能包容,并划分生态艺术区、中轴形象区、多元活力区三个区域,林荫率达65%。

日前,2024年度合肥市建筑工程“琥珀杯”奖名单公布,合肥新站高新区5项工程入选。“琥珀杯”奖是合肥市建筑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市优质工程),获奖工程必须符合国家省、市和行业现行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和要求,严格按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有效运行,质量达到本市同类工程先进水平。近年来,合肥新站高新区加速推进宜居新城建设,全力建设少荃湖城市副中心,聚焦国际化田园式产业新城的发展定位,不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以务实举措强化工程质量稳步提升。通过设立“标化工地”“观摩示范工地”等方式激励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管控,多创精品工程、优质工程,助推全区工程质量建设水平高质量发展。

这片红瓦屋顶的里弄所在街坊,挨着优秀历史建筑重庆公寓,这幢年近百岁的老楼即将启动新一轮大修工程。工程一期先修外立面。如何兼顾风貌保护与烟火日常?各方有各方想法。因此,公房物业、居委会、修缮公司和居民代表围坐一起,先把问题都摊到桌面上——“这也是实践中打磨出的经验,”负责此次工程的上海美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俊飞介绍,前期把诉求和方案沟通清楚,这也是在修缮历史建筑时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取得各方共识,助力工程顺利推进。不只是重庆公寓,位于瑞金一路与淮海中路路口的瑞金公寓也将启动修缮工程。

福建省平和县坂仔镇是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的出生地和成长地。在镇区,一个“大烟斗”格外醒目。12月5日,记者到此实地走访。“大烟斗”建筑长68米,高22米、宽22米,外观为铁皮制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烟斗形建筑,共分为“文创咖啡厅”“闽台乡建乡创展厅”“青创基地”“休闲茶吧”等四大主题。该建筑融入乡村振兴、规划建设、闽台合作等文化内容,充分展示平和县闽台乡建乡创工作成果,致力于打造成集文创展示、休闲娱乐、创业创新于一体的“闽台青年众创空间”,为台湾青年搭建起交流合作、实现创业梦想的桥梁。

过去几个月里,上海最瞩目的新晋城市地标当有Gate M西岸梦中心一席。在徐汇滨江,一座百年水泥厂华丽转身,成为了工业传统与时尚潮流共铸的一处都市生活空间。在西岸梦中心南区,水泥厂保留工业建筑体量最大的煤湿矿渣库,成了名为“梦工场”的大型滨水文化集市空间。筒仓在保留原工业构筑物风貌的基础上,拆除非结构性的底部的操作平台及顶部附属库房,内部改造后用作攀岩等极限运动场地。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岸梦中心项目中,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担任总控,南区的总体规划以及建筑单体的方案设计,由来自荷兰的MVRDV建筑规划事务所的设计团队负责完成,而其中就有来自台湾的建筑师。

12月3日,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建造·慧享未来”建筑机器人大赛在渝开赛。本届大赛结合建筑机器人及智能产品研发创新实际,设置创意设计、实战比拼、性能表演3大竞赛类别。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104个团队和122项产品作品参赛参展。此次参赛的机器人涵盖了工程测量、墙板安装、内墙喷涂等诸多应用场景。比如中建八局展示的ALC条板安装机器人,能将作业效率由过去的60平方米/日提高到120平方米/日,可持续作业10小时以上;深圳领鹊科技的腻子乳胶漆喷涂一体机器人能实现全自动喷涂作业,一名操作员就可控制2至3台机器人,效率较传统人工作业提高两至三倍。

建造一栋大楼,像玩乐高积木一样,把所有信息在计算机上呈现和操作——这就是建筑业的“黑科技”:BIM,建筑信息模型。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建筑业里,中建七局一公司(以下简称“一公司”)技术质量部科技管理工程师轩莉以女性的智慧和坚韧,用10年时间,从图纸“小白”到站上BIM技术高峰,先后获得“首届河南省农林水利交通建设系统大工匠”“2022—2023年度中国建筑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成为玩转BIM“黑科技”的铿锵“红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