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港湾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建成投产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建设总时长仅10个月。该工厂集成了自主研发的生产管理系统与智能机器人,实现了从设计、生产到仓储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投产后,将为塞德拉项目及沙特装配式建筑市场提供稳定、高效的构件供应。此举标志着中沙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深度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的对接,推动沙特绿色智慧建造发展。

米歇尔·德·卢基,70多岁的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是孟菲斯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以其激进和实验性的建筑风格而闻名,设计了格鲁吉亚和平桥、米兰世博馆零号馆等著名建筑作品。近日,他在上海Fang Gallery举办展览“我所在的房间”,展示了他对建筑的思考和创作理念。德·卢基还前往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举办讲座,探讨如何培养有意识和可持续的思维和建筑方式。本文深入介绍他的建筑哲学、代表作品以及对未来建筑的展望。

2024年5月25日,苏州常熟市发生一起严重的钢结构坍塌事故,导致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552万元。事故调查报告显示,坍塌原因包括未按设计图纸施工、施工不规范、货物荷载超限等。涉事企业存在违规改扩建厂房、偷工减料、施工质量不合格、资质过期和鉴定报告造假等问题。5名责任人及检测单位被追究刑事责任。本文详细分析事故经过、原因及企业违规行为,探讨如何加强安全生产和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

建筑行业开工延迟现象背后的原因,包括资金链断裂、劳动力断层、环保政策和数字化转型等多重因素。文章揭示了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度调整和结构性变化,并探讨了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等新兴趋势如何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了解行业大洗牌中的挑战与机遇,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DeepSeek大模型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正引领着建筑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通过优化成本清单匹配、建筑质量检查等场景,DeepSeek大模型助力建筑企业提升效率与安全性。同时,AI智能预警系统的应用,让建筑施工现场的“肉眼排查”升级为“算法透视”,极大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安全性。此外,DeepSeek大模型还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创意表达,让“传统”的建筑行业焕发新生。建筑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AI革命,未来可期。

近日,由中国电建承建的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大楼正式交付使用。标志着这一“国之重器”的建设迎来里程碑节点。作为“十三五”期间优先建设的10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之一,浙江大学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项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由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大楼和超重力研究大楼组成,总建筑面积34560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22956.82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11603.18平方米,建筑高度25.3米。

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官网消息,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印发《支持江西省建筑业重点企业发展十条措施》(下称《措施》),从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走出去”等10个方面着力打造“江西建造”品牌,促进江西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措施》提出,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深化对接合作机制。建立企业与进赣央企、国有建筑业企业结对联合机制,助力企业参与城市轨道、综合管廊、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水利、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并指导特级(综合)和一级(甲级)施工总承包企业通过依法依规重组、合并、分立等方式优化资质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

创新港7号楼是全国首个智慧绿色能源建筑,由西安中易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师生设计建造,2022年1月正式运行。创新港7号楼在建筑南立面、西立面、屋面、采光顶及高处通风井等场景应用“建筑外立面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利用23%的建筑外立面和部分顶面,实现年发电约40万kWh,建筑年用电量约为35万kWh,满足建筑100%用电需求,年碳减排量约为398吨。同时,采用地热能、风能等多种能源转化利用技术,并在空间设计上为师生提供舒适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实现了需求与空间建设的高度结合。此外,还将新一代信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建筑外立面融合,产生了更多的应用价值,实现了建筑运行阶段“碳中和”。

1月6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承办的第十一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电视决赛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设计机构共18个团队参加了电视决赛,角逐“紫金奖”金、银、铜奖。电视决赛主评审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领衔,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行业专家组成,邀请行业评委、媒体评委、合作赛道评委、设计机构评委、设计基地评委和大众评委等共同参与评审。经过作品展示和现场问答,决赛最终产生“紫金奖”金奖4项、银奖6项和铜奖8项。

自2025年1月15日起,匈牙利所有从事建筑施工或设计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包括建筑师、工匠及兼职施工人员等,必须购买施工责任保险。此项要求源自《191/2009政府令》,旨在保障施工期间因责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相关精神损害赔偿,维护从业者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保险需覆盖企业员工、签约合作方及分包商等群体。保险金额依据上一年度净营业收入确定,单次事故最低赔付额为2000万福林,年度赔付上限为4000万福林。以净收入1100万福林的个体电工为例,其责任保险最低年保费为51,075福林,需承担10%(至少10万福林)的自付额;若选择无自付额方案,年保费为66,040福林。企业可通过保费计算工具对比不同产品,最高保费可达每年30万福林。

1月3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主办、我校承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碳中和的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2024年度交流会在哈尔滨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四处处长纪军、校长韩杰才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兴钢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深圳大学陈湘生院士、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大玉、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所长薛强、沈阳建筑大学副校长冯国会、北京大学汪芳教授等特邀专家,项目总体负责人兼课题五负责人、清华大学庄惟敏院士以及各课题负责人、项目组骨干成员等60余人参会。开幕式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四处项目主任张鹏主持,项目年度总结交流会由陈湘生院士和李兴钢院士主持。

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发布的讣告,我国著名的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焕加先生,因病于2025年1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吴焕加是中国建筑教育领域从事世界建筑史与建筑理论,特别是国内从事世界近现代史建筑史与建筑理论学术研究的最主要开拓者与引领者之一,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及时引进与介绍国际现代建筑理论与思潮,引领中国建筑教育与建筑创作与国际现代建筑接轨,推进中国建筑理论思潮与建筑创作现代化,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近现代建筑史与建筑理论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