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主办、中建科技集团承办的大湾区建筑业新智发展学术论坛在深举行,旨在加快落实国家“双碳”政策,以绿色建造与智能建造为导向,推动技术创新赋能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同期举行的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2024年度会员大会暨行业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进行了“施工安全管理”和“行业出海经验”主题分享,深入探讨建筑行业在技术创新融合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记者日前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2024年12月30日,由该局联合市总工会、市住建局开设的建筑领域农民工夜校培训班结束。共百余名农民工参训。据介绍,此次是贵阳贵安首次开设建筑领域农民工夜校培训班,从12月开始,分3期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涉及法律法规、维权知识、维权渠道等。旨在维护建筑领域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全市建筑领域和谐稳定,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广州地铁就是这么主打一个“听劝”。近日,广州地铁花地湾站翻新出入口,装修设计外形被市民吐槽像“棺材”,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广州地铁随即就对该出口部分建筑进行了拆除。如此“接地府”还真不能怪市民敏感,虽说该出入口造型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木棉花花瓣,设计初衷是好的,但如果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到位,就会产生“买家秀”和“卖家秀”一样离谱的反差。既然是市民的地铁,既然是为老百姓服务的,那就应该好好听听人民群众的意见。

近日,国际建筑奖(IAA)获奖名单公布,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国际演艺中心、新皇岗口岸综合业务楼项目从逾850件入围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优胜奖。据了解,该奖项由芝加哥雅典娜建筑设计博物馆联合欧洲建筑艺术设计与城市研究中心设立,每年举办一届,致力于表彰全球范围内优质且意义重大的建筑、景观建筑和规划项目,发掘设计领域取得的新进展。

元旦不停工,奋战开年红!当2025年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南新庄城中村改造复建点项目上,可以看到安徽建工建设投资集团300余名建设者们正坚守岗位,或忙着模板拼装,或忙着钢筋绑扎,或忙着混凝土浇筑,热情不退,干劲不减,正在用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向元旦献礼,用实际行动助力群众早日实现安居梦。元旦期间,建工建投还有多个民生工程建设不停工,建设者们坚守岗位,开足马力,抢工期、抓进度、保质量,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跑出民生项目“加速度”。

12月31日,江苏省住建厅发布2024年度江苏省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名单。江苏南京砂力微中国区总部项目等79个项目,确定为新一批江苏省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为加快智能建造技术推广应用,推动江苏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今年7月,江苏省住建厅发布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在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征集在建筑产业互联网、BIM技术应用、建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智能施工管理等方面有两项及以上突出应用的项目,要求房建项目总建筑面积原则上不低于5万平方米,市政项目合同金额原则上不低于5000万元。经申报单位自愿申报、设区市级住建主管部门初审推荐及专家遴选论证、现场核查等,确定了试点项目名单。

今年9月起,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中建集团主办的中国建筑科技展在此举办。167项建筑科技成果,以丰富的实物、沙盘、模型形式,在“共建和谐城市”“拓展幸福空间”“助力中国建造”三大主题区中立体呈现。场建筑科技专题展,由于切中发展趋势、满足美好所向,意外变成探索未来生活的“藏宝图”、拓展产业协作的“对接会”、提振行业发展信心的“放大器”。新的一年,创新引领中国建造的魅力,还将延续。

北京建筑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和未来新材料研究院12月26日揭牌成立。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郑宇说,学校将从学科专业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科研能力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服务平台建设等领域发力,打造“人工智能+”行业特色类高校提质增效发展新模式。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北建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和未来新材料研究院,将围绕国家行业重大需求和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开展联合攻关,加强有组织科研,建立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的交叉研究机制,创新多元化用人机制,实行揭榜挂帅运行模式,推动行业数智化和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12月26日—27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安全与机械分会主(承)办,海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协会、中化学建设(海南)有限公司等协办的2024年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交流会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地安全生产标准化项目观摩会在海口举办,本次会议聚焦安全标准化建设和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吸引了超过8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行业专业人士参会。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第二条全自动运行的轨道交通线路成都地铁27号线一期开通,在站台上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徐徐驶去的地铁,中建三局数字公司西南大区(智慧交通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张建霞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感慨与喜悦。从初出茅庐的“萌新”逐步成长为“高效高质”的技术骨干,并与公司机关科研团队合作研发出全国首创产品。十余年来,张建霞带着这股子“轴” 劲儿在建筑行业里“闯”,始终秉持勤学肯干、努力钻研的态度持续深耕,实现了自我的不断提升与超越。凭借实力,张建霞如今已是能独当一面的智能建造专家,成绩斐然。不仅成功获评为铁路一级建造师以及机电一级建造师,还获得中国安装协会科技进步奖1项,发明专利受理1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等科研创新成果。

12月27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张家湾设计小镇,随着未来建筑科创中心建设工程最后一根钢梁成功安装,标志着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建院)新总部项目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为推动张家湾工业区存量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一步。该项目致力于打造以科技创新定义的“2035年高质量办公建筑的原型”。以建筑科技体系为基底,集成绿色低碳、高韧性、健康、电气化、智能化、产业协同和智能建造等领域最先进的专项技术,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代表了未来建筑的科技方向。

12月27日,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的回复中指出,此次修订,首次提出立体绿化阳台的住宅设置要求,明确中心城区新规划住宅用地建筑高度应小于80米、容积率不超过2.5、层高不低于3米等规定,为郑州市住宅形态多元化发展提供政策空间,积极推动市场提供更多高品质住宅产品。同时,放宽配套设施容积率计算规则,细化居住项目临路商业设置要求,提升充电设施同步配建比例,新增托育服务设施、儿童托管服务设施、老年养护院、社区食堂、社区就业服务中心等设施配建要求,为郑州市民营造更为舒适、宜居、生态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