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全市绿色建筑与节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加快推动新建绿色建筑发展,《通知》要求,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开展《居住建筑节能7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78%(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等绿色低碳建筑系列标准及配套技术文件编制。扎实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全市范围内继续严格落实公共建筑、超高层建筑执行高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有关要求。全市各区县应积极开展技术帮扶,引导适宜项目开展星级绿色建筑申报。2024年,全市星级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30%;主城都市区新建建筑全面达到绿色建筑要求,其他区县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90%。

前不久,在中国第四十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时,科考船上一台“居住舱”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集团”)旗下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极地科考增压建筑”。该建筑借助自主研发的室内增压技术,采用高热工性能复合保温体系,将室内大气压力、含氧浓度、温湿度等关键人居指标调节至平原地区相当水平。同时,采用手动设备操控和多专业一体化协同设计,确保建筑在极寒复杂条件下的可靠耐用,实现超大压差荷载下的结构轻量化,满足直升机吊运条件,为科考队员提供舒适、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

今天(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数量达到59项。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祭祀建筑展现理想都城规划范式。

近日,2024年海南省建筑施工实名制管理主题观摩会在海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举办。海南省住建厅、人社厅、海口市住建局、各企业相关负责人及工友代表等共计500余人参加。观摩会围绕《海南省工程建设领域施工现场人员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旨在展示实名制管理最新成果,推动全省建筑施工管理向更加标准化、信息化的方向迈进。海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项目通过“12833”管理组合拳,实现了劳务管理体系的全面升级。结合星璇智能安全帽与慧眼AI系统,项目实现了无感考勤、安全预警与信息联动的智能化管理,为劳务管理插上了智慧翅膀。

近日,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湖南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实施装配式建筑产业倍增计划,推动行业产值实现三年倍增。行动方案确定了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三大目标。一是行业产值倍增,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不断延伸,全省装配式建筑产业总产值2024年达到2000亿元、2025年达到3000亿元、2026年达到5000亿元。二是占比大幅提升,全省城镇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持续提升,2024年达到44%,2025年达到52%,2026年超过60%。三是体系基本建立,到2026年,建立完善与装配式建筑发展相适应的政策、管理、建材、装备、建造、评价、人才和市场等八大创新体系,逐步形成装配式建筑“湖南模式”。

2024年7月25日,中建万科·理想之地中瑞零碳建筑项目示范工程落成仪式在理想之地新新所举办。该仪式不仅展示了理想之地零碳建筑项目实践的成果,也为中国和瑞士两国在建筑行业减排领域共同合作奠定了美好未来。中瑞零碳建筑项目,旨在通过引入瑞士的经验和技术,支持中国制定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和建筑行业中长期碳减排路线图,并在不同气候区建设零碳建筑示范工程,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能力建设活动,最终推动中国建筑行业的碳中和发展。

7月24日,住建部官网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大跨度钢结构公共建筑设计回访公益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表示,大跨度钢结构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礼堂会场、运输场站、医院门厅、展览馆等人员密集型公共建筑,其结构安全性至关重要。《通知》指出,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发生多起大跨度钢结构公共建筑(下称“大跨建筑”)结构失稳屋盖垮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教训十分深刻。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有效防范化解大跨建筑安全风险隐患,决定组织由住建部核发资质的甲级设计单位,开展大跨建筑设计回访公益行动。

北京延庆小海坨山南麓,远眺而去,崇山峻岭中一只振翅欲飞的雪燕,在晴天丽日下,与蓝天白雪交相辉映、勾画出独有的北国画卷,这里便是闻名遐迩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则是另一番震撼人心的景象。它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镂空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和热烈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创新的建筑奇迹。其形态宛如自然界的鸟巢,寓意着生命的孕育与希望的摇篮,传递着人类对未来无限的憧憬与期待。

“现存唯一的木结构楼阁式塔”应县释迦塔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最高木塔”的保持者。这座今天闻名中外的山西应县释迦塔,又名应县木塔,该塔始建于1056年的古典建筑, 历经沧海横流,人事变迁,依旧矗立在中华大地,它不仅是世界第一高木构阁楼式塔,也是我国现存25000余座古塔中唯一的纯木构塔。这些古典建筑营造智慧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斗拱和梁架技术。 斗拱作为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重要结构之一, 不仅是一种技术, 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性符号, 在几乎所有的大型建筑中, 斗拱都是不可或缺的。

7月23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对近日印发的《山东省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进行解读。“‘十四五’以来,我省先后出台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规划、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全省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在全国各省区率先实施居住建筑节能83%设计标准,为加快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王润晓介绍,此次出台的工作方案更加注重全链条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围绕绿色建筑推广、星级绿色建筑、高品质住宅建设、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用能结构调整、建筑节能降碳运行、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绿色建材、技术标准体系及科技创新引领等12项重点作出全面部署。

7月23日,第8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8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南博会”)在云南昆明开幕。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能建携驻滇子企业中国能建葛洲坝建设公司亮相1号馆建筑科技馆。中国能建展位以“赋能美丽中国 共建美好世界”为主题,围绕“企业概况”“智慧建造”“绿色建造”“BIM技术应用”“融入云南”“融入南亚”六个篇章,展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建样板”。

本届奥运会的一个关键焦点是环保建筑,这一点很理所应当,因为建筑物处于气候风险的前沿——从气温上升到热带风暴和洪水,都会对建筑造成影响。因此,它们也是向低碳未来转型的关键,而这一未来要求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在全球范围内,2022年建筑占各行业总能源需求的三分之一以上,建筑和施工部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