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电建承建的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大楼正式交付使用。标志着这一“国之重器”的建设迎来里程碑节点。作为“十三五”期间优先建设的10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之一,浙江大学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项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由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大楼和超重力研究大楼组成,总建筑面积34560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22956.82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11603.18平方米,建筑高度25.3米。

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官网消息,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印发《支持江西省建筑业重点企业发展十条措施》(下称《措施》),从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走出去”等10个方面着力打造“江西建造”品牌,促进江西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措施》提出,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深化对接合作机制。建立企业与进赣央企、国有建筑业企业结对联合机制,助力企业参与城市轨道、综合管廊、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水利、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并指导特级(综合)和一级(甲级)施工总承包企业通过依法依规重组、合并、分立等方式优化资质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

创新港7号楼是全国首个智慧绿色能源建筑,由西安中易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师生设计建造,2022年1月正式运行。创新港7号楼在建筑南立面、西立面、屋面、采光顶及高处通风井等场景应用“建筑外立面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利用23%的建筑外立面和部分顶面,实现年发电约40万kWh,建筑年用电量约为35万kWh,满足建筑100%用电需求,年碳减排量约为398吨。同时,采用地热能、风能等多种能源转化利用技术,并在空间设计上为师生提供舒适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实现了需求与空间建设的高度结合。此外,还将新一代信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建筑外立面融合,产生了更多的应用价值,实现了建筑运行阶段“碳中和”。

1月6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承办的第十一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电视决赛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设计机构共18个团队参加了电视决赛,角逐“紫金奖”金、银、铜奖。电视决赛主评审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领衔,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行业专家组成,邀请行业评委、媒体评委、合作赛道评委、设计机构评委、设计基地评委和大众评委等共同参与评审。经过作品展示和现场问答,决赛最终产生“紫金奖”金奖4项、银奖6项和铜奖8项。

自2025年1月15日起,匈牙利所有从事建筑施工或设计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包括建筑师、工匠及兼职施工人员等,必须购买施工责任保险。此项要求源自《191/2009政府令》,旨在保障施工期间因责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相关精神损害赔偿,维护从业者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保险需覆盖企业员工、签约合作方及分包商等群体。保险金额依据上一年度净营业收入确定,单次事故最低赔付额为2000万福林,年度赔付上限为4000万福林。以净收入1100万福林的个体电工为例,其责任保险最低年保费为51,075福林,需承担10%(至少10万福林)的自付额;若选择无自付额方案,年保费为66,040福林。企业可通过保费计算工具对比不同产品,最高保费可达每年30万福林。

1月3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主办、我校承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碳中和的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2024年度交流会在哈尔滨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四处处长纪军、校长韩杰才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兴钢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深圳大学陈湘生院士、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大玉、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所长薛强、沈阳建筑大学副校长冯国会、北京大学汪芳教授等特邀专家,项目总体负责人兼课题五负责人、清华大学庄惟敏院士以及各课题负责人、项目组骨干成员等60余人参会。开幕式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四处项目主任张鹏主持,项目年度总结交流会由陈湘生院士和李兴钢院士主持。

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发布的讣告,我国著名的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焕加先生,因病于2025年1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吴焕加是中国建筑教育领域从事世界建筑史与建筑理论,特别是国内从事世界近现代史建筑史与建筑理论学术研究的最主要开拓者与引领者之一,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及时引进与介绍国际现代建筑理论与思潮,引领中国建筑教育与建筑创作与国际现代建筑接轨,推进中国建筑理论思潮与建筑创作现代化,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近现代建筑史与建筑理论学者。

近日,由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主办、中建科技集团承办的大湾区建筑业新智发展学术论坛在深举行,旨在加快落实国家“双碳”政策,以绿色建造与智能建造为导向,推动技术创新赋能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同期举行的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2024年度会员大会暨行业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进行了“施工安全管理”和“行业出海经验”主题分享,深入探讨建筑行业在技术创新融合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记者日前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2024年12月30日,由该局联合市总工会、市住建局开设的建筑领域农民工夜校培训班结束。共百余名农民工参训。据介绍,此次是贵阳贵安首次开设建筑领域农民工夜校培训班,从12月开始,分3期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涉及法律法规、维权知识、维权渠道等。旨在维护建筑领域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全市建筑领域和谐稳定,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广州地铁就是这么主打一个“听劝”。近日,广州地铁花地湾站翻新出入口,装修设计外形被市民吐槽像“棺材”,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广州地铁随即就对该出口部分建筑进行了拆除。如此“接地府”还真不能怪市民敏感,虽说该出入口造型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木棉花花瓣,设计初衷是好的,但如果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到位,就会产生“买家秀”和“卖家秀”一样离谱的反差。既然是市民的地铁,既然是为老百姓服务的,那就应该好好听听人民群众的意见。

近日,国际建筑奖(IAA)获奖名单公布,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国际演艺中心、新皇岗口岸综合业务楼项目从逾850件入围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优胜奖。据了解,该奖项由芝加哥雅典娜建筑设计博物馆联合欧洲建筑艺术设计与城市研究中心设立,每年举办一届,致力于表彰全球范围内优质且意义重大的建筑、景观建筑和规划项目,发掘设计领域取得的新进展。

元旦不停工,奋战开年红!当2025年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南新庄城中村改造复建点项目上,可以看到安徽建工建设投资集团300余名建设者们正坚守岗位,或忙着模板拼装,或忙着钢筋绑扎,或忙着混凝土浇筑,热情不退,干劲不减,正在用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向元旦献礼,用实际行动助力群众早日实现安居梦。元旦期间,建工建投还有多个民生工程建设不停工,建设者们坚守岗位,开足马力,抢工期、抓进度、保质量,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跑出民生项目“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