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新建绿色建筑面积6322.3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达96.5%;培育郑州城发环境研发中心等6个三星级绿色建筑;培育建材领域“绿色工厂”36家……河南“节”尽所“能”,推动建材、建筑产业追新逐绿。“双碳”目标下,作为我省重点产业,建筑建材“降碳”,已从选择题变成了一道必答题。顺应发展,积极作为。去年以来,我省启动“7+28+N”产业链群建设,将绿色建材、绿色建筑列入28条重点产业链,印发《河南省培育壮大绿色建筑材料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河南省培育壮大绿色建筑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全省绿色建材、绿色建筑产业发展体系进行战略性重塑。一年来,推动源头科技创新、培育“链主”企业、促进两链融合发展等一系列举措,让我省建筑建材逐绿向新,产业迸发出新动能。

近日,龙华区世纪广场项目获2024年度世界建筑节(WAF)最佳景观奖,这是本届建筑节该类型唯一获得年度大奖的中国项目。世纪广场紧邻观澜河,是该区的中心广场。广场有意模糊了建筑与景观的边界,内外渗透,功能包容,并划分生态艺术区、中轴形象区、多元活力区三个区域,林荫率达65%。

日前,2024年度合肥市建筑工程“琥珀杯”奖名单公布,合肥新站高新区5项工程入选。“琥珀杯”奖是合肥市建筑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市优质工程),获奖工程必须符合国家省、市和行业现行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和要求,严格按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有效运行,质量达到本市同类工程先进水平。近年来,合肥新站高新区加速推进宜居新城建设,全力建设少荃湖城市副中心,聚焦国际化田园式产业新城的发展定位,不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以务实举措强化工程质量稳步提升。通过设立“标化工地”“观摩示范工地”等方式激励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管控,多创精品工程、优质工程,助推全区工程质量建设水平高质量发展。

这片红瓦屋顶的里弄所在街坊,挨着优秀历史建筑重庆公寓,这幢年近百岁的老楼即将启动新一轮大修工程。工程一期先修外立面。如何兼顾风貌保护与烟火日常?各方有各方想法。因此,公房物业、居委会、修缮公司和居民代表围坐一起,先把问题都摊到桌面上——“这也是实践中打磨出的经验,”负责此次工程的上海美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俊飞介绍,前期把诉求和方案沟通清楚,这也是在修缮历史建筑时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取得各方共识,助力工程顺利推进。不只是重庆公寓,位于瑞金一路与淮海中路路口的瑞金公寓也将启动修缮工程。

福建省平和县坂仔镇是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的出生地和成长地。在镇区,一个“大烟斗”格外醒目。12月5日,记者到此实地走访。“大烟斗”建筑长68米,高22米、宽22米,外观为铁皮制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烟斗形建筑,共分为“文创咖啡厅”“闽台乡建乡创展厅”“青创基地”“休闲茶吧”等四大主题。该建筑融入乡村振兴、规划建设、闽台合作等文化内容,充分展示平和县闽台乡建乡创工作成果,致力于打造成集文创展示、休闲娱乐、创业创新于一体的“闽台青年众创空间”,为台湾青年搭建起交流合作、实现创业梦想的桥梁。

过去几个月里,上海最瞩目的新晋城市地标当有Gate M西岸梦中心一席。在徐汇滨江,一座百年水泥厂华丽转身,成为了工业传统与时尚潮流共铸的一处都市生活空间。在西岸梦中心南区,水泥厂保留工业建筑体量最大的煤湿矿渣库,成了名为“梦工场”的大型滨水文化集市空间。筒仓在保留原工业构筑物风貌的基础上,拆除非结构性的底部的操作平台及顶部附属库房,内部改造后用作攀岩等极限运动场地。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岸梦中心项目中,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担任总控,南区的总体规划以及建筑单体的方案设计,由来自荷兰的MVRDV建筑规划事务所的设计团队负责完成,而其中就有来自台湾的建筑师。

12月3日,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建造·慧享未来”建筑机器人大赛在渝开赛。本届大赛结合建筑机器人及智能产品研发创新实际,设置创意设计、实战比拼、性能表演3大竞赛类别。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104个团队和122项产品作品参赛参展。此次参赛的机器人涵盖了工程测量、墙板安装、内墙喷涂等诸多应用场景。比如中建八局展示的ALC条板安装机器人,能将作业效率由过去的60平方米/日提高到120平方米/日,可持续作业10小时以上;深圳领鹊科技的腻子乳胶漆喷涂一体机器人能实现全自动喷涂作业,一名操作员就可控制2至3台机器人,效率较传统人工作业提高两至三倍。

建造一栋大楼,像玩乐高积木一样,把所有信息在计算机上呈现和操作——这就是建筑业的“黑科技”:BIM,建筑信息模型。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建筑业里,中建七局一公司(以下简称“一公司”)技术质量部科技管理工程师轩莉以女性的智慧和坚韧,用10年时间,从图纸“小白”到站上BIM技术高峰,先后获得“首届河南省农林水利交通建设系统大工匠”“2022—2023年度中国建筑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成为玩转BIM“黑科技”的铿锵“红玫瑰”。

11月22日-24日,“第一届全国建筑机器人技能大赛(中亿丰杯)暨建筑机器人发展高层论坛”在苏州举办。本次大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和苏州市相城区政府主办,中国自动化学会建筑机器人专业委员会承办,吸引了全国65个参赛作品、300余名参赛者。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团队凭借“跨域变结构隧道巡检机器人”斩获创意竞赛金牌(唯一一项)。在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孙宁教授和吴庆祥助理研究员的指导下,娄欢欢、王海、宿元昊3位同学,面向隧道巡检复杂作业场景,研发了跨域变结构隧道巡检机器人,利用陆空跨域巡检机器人,实现复杂隧道的空间覆盖搜索,同时,利用变结构巡检飞行机器人有效解决了狭小空间检不到的问题,实现隧道巡检的覆盖搜索。与此同时,团队构建了变结构机器人统一系统框架,实现了不同变结构机器人之间的有效协同,提高了隧道巡检的作业效率和灵活性。

全球最美校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大地之室”摘下全球最美校园组别的凡尔赛建筑奖。《联合早报》报道,2015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都会颁发凡尔赛建筑奖,肯定全球当代最优秀的建筑,组别包括机场、校园、车站、体育、博物馆、商场、酒店和餐厅。大地之室是亚洲最大规模的木制建筑,占地4万3500平方公尺,耗资1亿2500万新元(约4亿1354万3750令吉)建造,去年5月启用,是南大商学院的新址。这栋6层楼建筑采用碳足迹较低的层压胶合实木,是南大2017年启用体育中心The Wave后的另一座创新绿建筑。

12月4日,第二届“中国建造·慧享未来”建筑机器人大赛暨第四届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在重庆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本次大会聚焦智能建造与建筑机器人发展,全面展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住建领域的创新创造成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幕式现场发布了《川渝地区智能建造项目清单》、建筑机器人选用目录及新技术推广公告。川渝高竹新区、四川省建设科技发展与信息中心、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技术发展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智能建造天使投资基金正式成立。与会专家还围绕基于价值导向的建筑机器人发展路径、人与人工智能、低碳发展新策略—生物建造、建筑机器人的机遇与挑战、建筑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等作了主旨演讲。

青岛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现场观摩会在青岛光电产业园人才公寓项目顺利举办。观摩会汇聚来自山东省住建厅、全省多个地级市住建部门代表、行业内外人士等近百人参加,通过搭建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MiC)交流平台,共同见证新型建造科技的无限可能,为推动山东省建筑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本次观摩会由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中建国际投资(山东)有限公司与西海岸新区融合控股集团联合主办、中海建筑有限公司承办、青岛建设监理研究有限公司与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