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杨搏介绍,建筑业是四川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传统优势产业、富民产业,在稳增长、稳就业、促发展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十四五”时期,四川建筑业在支柱产业、市场主体、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具体来看,支柱产业的地位持续巩固。“十四五”期间,四川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速6.4%,累计完成总产值超9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一直保持在8%左右,累计上缴税收超4000亿元。预计到今年底产值规模可以达到1.9万亿元,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近日,在北京西北旺永靓家园工地,起重机吊起预制叠合板,20分钟完成拼接——这种“搭积木”式建造,已成为中铁六局建安公司重点工程常态,其以装配式技术为核心,在效率、质量、绿色建造领域持续突破,为建筑产业现代化与民生工程提速注入强劲动力。西北旺项目通过一体化设计,构件生产效率提升30%,安装工期缩短25%,建筑垃圾减少60%;顺义樱花园团队研发的新型桥架预埋件免留洞技术,单项目节省成本4.5万元,管道“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模式更使效率提升60%,损耗率从5%降至1%。截至目前,该公司四大创新工作室已攻关80余项技术,解决200余个施工难题,累计节省成本超1500万元。

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国际年会在加拿大多伦多落幕。经全球评选,上海中心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摘得“十年奖最高奖”。这是其继2016年获“世界最佳高层建筑奖”后,再度斩获超高层领域国际重磅奖项,彰显中国在该领域建设与运营的全球领先实力。今年6月,上海中心先获“十年奖”,拿到冲击最高奖的“入场券”。10月7日,在多伦多年会评选环节,上海中心与美国、阿联酋、新加坡、墨西哥的知名项目同台竞技,通过现场陈述展现运营实力;次日颁奖典礼上,成功登顶,成为中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项目,为实现“全球领先地标运营商”愿景奠定关键一步。

近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住宅品质提升的规划资源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涵盖加强城市设计、提升环境品质、完善住宅建筑功能、实施城市更新、提升服务和治理水平等五个方面的17项具体举措。在业内专家看来,此次政策体现了上海在好房子建设方面落实了规划政策的有力支持,进一步促进上海“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建设。政策对于住宅产品的优化等将发挥积极作用,也将更好促进住房消费市场的活跃。

今年7月,住建部发布第四批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我省有10项经验位列其中,累计已达23项。到底什么是智能建造?它的出现又会为建筑行业带来哪些变革呢?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保定、雄安新区是河北智能建造发展的核心载体,两座城市的实践样本,正是解读智能建造核心内涵,解码河北智能建造进阶之路的关键。

在新疆乌鲁木齐十二师的土地上,一座融合文化韵味与体育活力的综合性建筑拔地而起,它就是由中建新疆建工设计分公司精心打造的十二师文化艺术馆、体育馆项目。这座总建筑面积达 15888 平方米的建筑,不仅是当地的文体新地标,更是中建新疆建工设计分公司践行 “以终为始,精益建造” 理念的生动实践,彰显着央企在推动区域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与绿色建筑创新中的责任与担当。

近日,由上海云锦智慧建设科技有限公司聚力建设的国家首批、中国民航及上海徐汇区首个零碳建筑示范项目(以下简称“零碳楼”),以1444.23㎡的绿色空间、8个月高效建设落地的速度,正式亮相及通过认证投入运营,不仅为区域城市更新注入“绿色科技”新活力,更以“能源自给自足、降碳率100%、光伏年发电超11万度”的亮眼表现,助力打造“低耗高效、智慧舒适”的标杆样本。

为应对深圳全市1553栋超高层建筑日益凸显的火灾风险,深圳市安委会、消安委会近日联合印发《深圳市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系统治理工作方案》(下称《方案》),首次构建覆盖“防、管、控、应”全链条的治理体系,系统性破解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难、疏散逃生难、风险管控难等痛点。为提升防控效能,《方案》提出将投入多项智慧化手段。届时,深圳将全面推广燃气泄漏智能联动系统,报警信号直传消防控制室。同时,试点AI智能审查消防图纸,提升审批效率。此外,建立“物业自查+专业指导”常态化排查机制。

9月29日上午,雄安新区建设指挥部举办第十三期工程建设培训。培训内容围绕绿色低碳建筑设计和工程法律风险防控两大核心板块展开。此次培训采取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参训人员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绿色低碳技术难题和法律风险问题与授课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培训不仅学习了绿色低碳建筑的前沿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应用,还对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识别、评估与防控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为雄安新区后续绿色低碳建筑项目的规范实施和高质量推进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专业保障。

推动高水平绿色建筑发展,是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立足国际视野,打造出中建未来大厦这一低碳化、可感知、有温度、会思考的建筑,树立起建筑领域节能减碳的绿色灯塔,成为驱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示范先锋。 作为全国低碳建筑标杆项目,中建未来大厦在探索低碳技术路径、推动零碳建筑发展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随着国家“双碳”进程推进,中建未来大厦项目形成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将为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可借鉴的系统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更将在应对气候变化、优化人居环境等方面展现深远的社会价值。

)9月19日下午,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的2025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零碳园区项目授牌仪式暨零碳建筑与园区技术研讨会在雄安新区举办。会上,主办方为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产业雄安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雄安创新中心”)颁发“零碳园区”证书并授牌,这是全国首个以国标评定的零碳园区。雄安创新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9.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科研及产业、试验检测、会议展示用房和地下空间。目前,该园区已获得国家部委及行业奖项荣誉31项、省市及雄安新区奖项荣誉22项。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业绿色发展论坛9月18日在天津举办。本届论坛聚焦“科技引领·绿建未来”,不仅研讨了“双碳”目标下建筑业绿色转型的前沿路径,更以其系统性、可量化的“绿色化、智慧化”创新实践,为大型会展活动提供了可复制、可评估的样板。本次论坛策划与执行统筹负责人杜海艳表示,团队在方案设计中率先引入ISO 20121标准体系,旨在将可持续理念转化为涵盖策划、搭建、传播、评估的全流程可量化管理目标。“我们致力于证明,绿色与智慧并非附加成本,而是通过资源优化、能效提升和品牌增值,实现长期回报的战略投入,为行业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