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地区盛行龙文化,这与其地域文化传统密不可分。福建古为百越地,闽人将蛇作为图腾,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闽”为“东南越,蛇种”。龙与蛇关系紧密,一些地方至今还将蛇称为“小龙”。随着各民族文化的交融,龙已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闽台地区因具有蛇崇拜的悠久文化传统,使得龙崇拜拥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龙元素在闽台传统建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部分结构常被赋予龙的称谓。例如,合院式建筑中的厢房被称为“护龙”,三川门中的左门被称为“龙门”,屋架中的栋桁则被称为“龙脊”。

近年来,苏州市积极强化示范引领作用,促进装配式建筑、装配化装修等先进技术推广使用,打造了装配式建筑产品丰富、产业链齐全的建筑产业现代化集群。2020年9月,苏州市获评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示范覆盖三大门类 发挥企业“龙头”作用。出台多项政策 全力推动行业发展。推广构件标准化 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8日消息,为加快近零碳建筑技术在雄安新区先行先试并规模化集成式推广应用,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运行,河北举办“雄安近零碳建筑技术应用大赛”,面向国内外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个人征集近零碳、零碳建筑优秀技术成果,设置奖项进行奖励并宣传推广应用。为更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抢抓未来科技发展机遇,建设“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城市,河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打造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雄安近零碳建筑技术应用大赛”是系列大赛之一。

为贯彻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坚决打赢深圳蓝天保卫战,切实做好在建房屋市政工程扬尘污染防治,建立工地扬尘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深圳市住房建设局1月8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工作的通知》,将对扬尘管控不到位的工地从严从重从快惩处。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也将采取相关措施推进秋冬季扬尘污染整治。

1月7日,粤港澳大湾区建筑科技联盟成立大会在广州举行,同时现场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建筑科学大会。粤港澳大湾区建筑科技联盟,是在香港中联办教育科技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等指导下,由广东建科院牵头,联合44家粤港澳三地建筑领域相关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公益性、非法人组织。据介绍,未来将致力于为粤港澳三地搭建一个开放、创新、共享的建筑科技协同创新交流与合作平台。

回望2023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格局有一些新变化,即新房销售规模下行、二手房成交放量,总成交量保持平稳。整个市场仍有较大的现实需求作支撑,也反映出当前新房市场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与判断,要坚持辩证思维,热中看冷、冷中看热。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发展阶段,新市民规模大,新增房地产需求依然庞大。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65.22%,其中还有不少人口处于人户分离、“半城镇化”状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到48%,而韩国达到82.5%、日本达到94%。特别是每年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从农村、乡镇、小县城等生源地走向大城市工作,对房地产提出较大规模需求。

江苏省以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指引,以项目、企业、产业为重点,明确智能建造“三步走”发展目标,提出六项推进行动,发布实施指南,建立评价体系,加快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强化政策激励 明确“三步走”发展目标。发布实施指南 扎实推进五大专项行动。建立评价体系 因地制宜引导创新方向。

近日,在海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工地,所有围挡顶部安装喷淋系统,运输车辆驶出工地前要经过冲洗区,洗掉车轮、车身的泥渍,确保干干净净后方可驶离工地。这些举措有效控制了扬尘污染。工地扬尘治理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提升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近期我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全面强化建筑工地扬尘源头防治,多措并举加强源头防治力度,不断提升建筑工地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水平,打造洁净安全工地。

1月4日获悉,湖北省《智能建造评价标准》已获批发布,将于4月1日正式实施。据介绍,该标准是国内首个工程类智能建造评价地方标准。近年来,我省推动智能建造发展的步伐加快,政策、产业、技术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项目试点取得系列成果和经验,关键技术、数字工具、建造装备等不断创新,整体建造能力、水平快速提升。去年10月,武汉被列为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省级重点打造宜昌、襄阳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但目前智能建造过程、智能建筑产品还缺乏标准支撑。

日前,由中国建筑旗下中建八局承建的拉萨贡嘎机场T1和T2航站楼整体改扩建工程迎来重要里程碑节点,项目国际航站楼(原T2航站楼)正式投入运营。作为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拉萨贡嘎机场T1和T2航站楼整体改扩建工程是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力举措,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据介绍,拉萨贡嘎机场原T1航站楼改扩建完成后将承担国内运输并兼顾重大保障运输功能,T2航站楼将整体改扩建成为国际功能区。整体改扩建完成后,将形成约2.7万平米的T1和T2航站楼综合体,以更好地满足运输生产和群众出行需求。 

回望2023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格局有一些新变化,即新房销售规模下行、二手房成交放量,总成交量保持平稳。整个市场仍有较大的现实需求作支撑,也反映出当前新房市场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与判断,要坚持辩证思维,热中看冷、冷中看热。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潜力仍然较大。尽管我国已经解决了住房总量不足问题,但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住房品质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仍存在一定差距,差距就是潜力。

近年来,随着杭州市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建筑垃圾大幅增多。由于建筑垃圾固定利用处置场所匮乏,杭州市无法消纳所有的建筑垃圾,部分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浆需要通过中转运往市外。如何通过地方性立法来规范杭州市建筑垃圾全过程闭环管理,精准破解建筑垃圾产生源头管理不严、运输市场和末端处置不规范、规划引领利用处置场所建设不足等问题,加快完善建筑垃圾全链条全环节管理机制?日前,《杭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提交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