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逐鹿中国智能建筑市场

更新于:2022/02/08612人浏览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

“在炎热的夏天,如果你愿意关一会空调,将可以得到一笔额外的补偿。”当一家大型用能组织在酷热的夏天突然收到这么一则“小提醒”时,或许他们不知道,这已经是2010年智能建筑领域最炙手可热的主题词——“需求响应”系统。

2010年,智能建筑业内巨头们可谓相当忙碌。

EnerNOC购买了Cogent Energy和eQuilibrium Solutions,同时开始为英国能源供应网络提供需求响应服务;西门子并购了SureGrid;施奈德重拾Vizelia和D5X;而霍尼韦尔购买了Akuacom,同时开始建立其自己的开放性ADR系统(open automated demand response system)。

巨头们的兴奋和忙碌不是毫无道理,在他们看来,市场和时代都在给予新的信号。尤其是2010年末的中国“十二五”规划蓝图,似乎让他们在中国看到了更大的市场。在他们看来,智能建筑是中国目前少见的开发尚浅和技术匮乏之地。

欧美巨头们看中的是中国的哪些市场契机?

IT巨头分羹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领域内的三家外资巨头,无非就是江森自控、西门子和霍尼韦尔。美国媒体称,在建筑能耗控制领域,似乎没有可以匹敌江森自控的,这家125年历史的企业目前正在向中国市场进军。

然而,想在中国建筑节能市场分一杯羹的不仅是他们。IT业的巨头们也正在进军智能建筑。

2010年4月,IBM和江森自控宣布合作,将智能软件介入了智能建筑的综合解决方案中。两家公司联合宣布,这个项目将由公司、目标政府、科研机构、商业地产巨头和工业企业共同完成。

IBM是智能技术的专家,但是公司要进入这个行业需要一个在建筑方面有经验的合作伙伴。IBM企业战略部能源与环境执行官Florence Hudson说:IBM和江森自控的联合堪称是智能和建筑的完美结合。

这并不是IBM和江森自控的唯一合作,2010年6月,IBM联合江森自控、霍尼韦尔、思科和西门子等企业联合成立了“绿色西格玛联盟”。

IBM的这一举措或许可以看出智能建筑未来发展的些许端倪,能源管理软件将是下一个竞争点。

根据GreentechMedia报道,大部分既有建筑管理系统(BMS)将被废弃。现有系统对于新的IT软件和应用系统都过时了。能源管理软件或许将面临“大洗牌”。

在两家巨头合作初始,IBM就宣布:“IBM的新建筑解决方案以Tivoli软件和资产管理软件(Maximo asset management software)为基础,可在机械系统未按预期规格要求运行时立即向现场操作人员发出警报。”IBM称这一举措将有效提高建筑物的可靠性,缩短响应时间。

同时,江森自控也在新闻通稿中表示,会将其EnNet软件,整合到IBM的软件产品中,以此来共同构架建筑系统、业务系统和智能电网技术。

除了巨头们,打算在这一行业雄起的还有无数的中小企业。GreentechMedia预测:“在欧美市场,一些中小型企业将成倍增长。”

巨头看准中国“需求响应”市场

根据美国GreentechMedia调查,2009年只有11%的需求响应市场被抓住,其余89%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有些企业抓住了这个机会,如Enernoc和Comverge,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所谓需求响应系统,是指一种改变用户固有用电模式的解决方案。在这种解决方案中,当电力批发市场价格升高或系统可靠性受威胁时,供电方将发出节电的直接补偿通知或者电价上升的信号。这样则诱使电力用户改变其固有用电模式,达到减少或者推移某时段的用电负荷而响应电力供应。最终实现保障电网稳定,并抑制电价上升。

“中国有能源负载管理和负载控制,即我们所理解的需求响应在中国市场上还是零。”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中国需求管理和能效项目负责人Mona Yew在洛杉矶举办的区域绿色金融大会上对GreentechMedia记者Michael Kanellos表示。

但在Michael Kanellos看来,中国这一市场的空白很可能很快就会改变。因为这一巨大市场的潜力和潜在利润对企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其中不乏EnerNoc、施奈德、Comverge以及Consellation Energy等美行业巨头。

他认为,这些公司可能会迅速地参与到这一市场中,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和当地企业成立新的合资企业。在一个完全未经开发的市场博弈,会是一场连本带利的赌博。

欧美企业在需求响应方面的如此自信,不仅得益于中国政府节能减排的硬指标,更来源于他们在技术上的领先。

据估算,中国政府当前的政策对于建筑的要求节能量,等于美国100万家庭的年能耗量总量。而相比核能和太阳能的发展,需求响应网络不需要规模庞大的规划工作。

但是,创建需求响应网络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和范畴,专家和技术大部分还集中在欧美国家。

近几年,需求响应在欧美的“走红”也带动了很多公司的发展,比如Powerit Solutions已回归将需求响应作为主营业务。也有很多公司,如EnerNOC和Comverge都在向更广泛的建筑能耗控制方面进军。

2010年,需求响应2.0已问世。BuildingIQ Pty Ltd创始人Mike Zimmerman公开表示:需求响应必须从单纯的高峰期用电控制转移到同步对楼宇能源进行管理。

用Iphone控制自己的能源使用状况也由此成为现实。更有甚者认为,下一步进入智能建筑领域的将是电信运营商,因为他们同样能够实现用户网络的链接。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