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新闻资讯
秭归屈原祠荣获“中华建筑文化奖”
更新于:2022/02/08已705人浏览来源:湖北日报网 收藏
湖北日报网讯(全媒体记者别鸣)28日,记者从我省文物部门获悉,我国首届“中华建筑文化奖”在北京揭晓,秭归屈原祠搬迁重建工程项目荣获二等奖,这是持续20余年三峡工程文物保护大行动中惟一获此殊荣的项目。
屈原祠搬迁重建工程位于秭归县茅坪镇以东的凤凰山上,面向东南,与三峡大坝隔江对峙,紧靠秭归新县城,交通便利,实施内容主要由文物搬迁、文物重建、新建古建、仿古新建四部分组成。2002年省文物局指导委托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施工建设,至2010年1月16日竣工验收。如今,秭归屈原祠不仅成为长江三峡流域湖北段地面文物保护样板工程,同时成为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核心景点之一。
“中华建筑文化奖”是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的专项奖之一,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主持评选,旨在弘扬中华优秀建筑文化,倡导和鼓励广大从业人员建造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优秀工程。本届一同获奖的著名建筑有钓鱼台宾馆、邓小平缅怀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
屈原祠,让历史印记融入和谐自然
记者别鸣
中国古代建筑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积累和结晶,由朴实到丰富,由白色到色彩斑斓,它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实物体现。屈原祠荣获“中华建筑文化奖”,正在于它的迁建不仅是一次工程上的尝试,更是对于文物保护工作中理论结合实践的一次探索。
我省文物专家介绍,从原址秭归老县城东五里的唐代“屈原沱”,到重修于清代的“清烈公祠”,再到长江北岸的向家坪,屈原祠经历了多次修建搬迁,能否保持历史厚重感是这一工程设计的关键所在。
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团队认为,屈原祠的搬迁重建不单单是一个形式再建造的过程,而是需使其在新的场所内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即对文物表示应有尊重的同时,把历史与当下,文物与现代,人的行为与情怀融合在一起。
如今的秭归屈原祠,轴线布局坐西面东,附和楚文化中“尚东”的习俗。总体布局上表现出强烈的山地建筑特征,建筑随山就势分布于8个台地之上,台地之间以石阶相连。建筑整体风格符合地方乡土建筑特色,同时力求表现楚文化的独特风韵。根据楚人认为自己是火神的嫡嗣,尚赤的习俗,建筑木构件装饰色彩方面以红黑色为主;屋顶鸟形脊饰、山墙及构件上的彩绘纹饰,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等都反映出楚文化中对神鬼人的浪漫认识。道路的铺装仿章华台做法,用贝壳铺砌楚风的图案。绿化植被主要选择了《离骚》、《楚词》中提及的植物。
秭归屈原祠,证明了最好的纪念建筑物并不是简单地保留历史,而是让历史印记融入到自然和谐的现代场所中。
推荐建筑考试培训课程
- [02-22] 2025年施工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质量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资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材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劳务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机械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标准员考试报名
- [02-22]安全员考试大纲
- [04-08]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报名培训
- [04-08]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10-29]2024年安全员(安管人员)证书延续继续教育的通知
- [02-27]2024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共七期)
- [11-24]关于2022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安全员考试暂停的通知
- [10-12]2022年度安全员(安全三类人员)证书延期复核的通知
- [09-27]2022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调整通知
- [08-31]2022年度北京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疫情防控通知
- [07-01]北京住建委:恢复安全员等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