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人——烈日下的坚守

更新于:2022/02/08615人浏览来源:网络 收藏

连日来的高温酷暑,使整个北京市犹如大蒸笼般闷热,许多人都选择待在室内,开足冷气,避免外出。然而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高温下重复着已经持续了几个小时的工序,好不容易才休息会儿,也只是拿出准备好的白开水,和工友闲聊几句后,便默默回到自己岗位上,他们就是建筑工人。

  下午两点,在大兴区某工地上,虽然当天气象预报最高温度是33℃,可是地面温度却达40℃。施工现场的工人们在自己岗位上砌砖、焊接、吊装、加工钢筋……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他们虽然戴着安全帽,却一点也遮挡不住炎热。采访中记者发现,十多名工人正忙着加固钢筋、盒子板,大吊车也上上下下搬运着建筑材料,在太阳的直射下,汗水顺着工人的脸颊一滴滴地落下,衣服被湿透了一次又一次,甚至有些人衣服上都结出了盐花。

  “这天气干活,我们年轻点的还能坚持,年纪大的就扛不住了。”25岁的陈松平来自四川遂宁,从2015年起,他就跟随着同乡在北京的多家建筑工地打工。陈松平本为建筑队伍的电焊工,不过因其年轻机灵,他还兼任其小分队的安全检查员。虽然只负责十几个人,但是陈松平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出现在工地上,帮助巡查工地,排除安全隐患。在他看来,自己的工作看上去简单枯燥,但责任重大,必须认真。

  然而当记者问及其收入状况时,陈松平告诉记者,由于自己是技术类建筑工人,工资要比普通工人高一些,每月有7000多元,还上五险。由于自己平时花销不大,来北京三年已攒了将近十万元,聊到这里,陈松平羞涩一笑说到,他在老家谈了个对象,准备再攒些钱年底就上门去提亲。

 据记者了解,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16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突破了19万亿,然而,5000万建筑工人则是建筑行业的主力军。为了保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近几年国家曾颁发多条法规政策保护建筑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可是关于建筑农民工工资拖欠、工资纠纷等问题时有发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拖欠比例为1.8%,为各行业之首,远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制造业的0.6%。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2017年5月11日,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可以实时记录农民工进出工地、考勤、工资支付等信息,有效地解决了工资拖欠等劳务纠纷,还能显示农民工技能水平等信息,相当于为其制作电子简历,有助于流动频繁的农民工找到合适的工作。

  “在北京呆了三年,我还没遇到过工资拖欠的情况,这里的工资是按绩效计算,每月15日准时发工资,为了多拿,我经常放弃周末休息。”陈松平告诉记者,针对这几天的高温,他所在工地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提供消暑药品,还有冰镇水,全力预防高温中暑。除此之外,还调整了作息时间,尽可能地避开高温时段。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