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包括本市在内的多地持续高温天气。安监总局、卫生部等四部门日前对1960年公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并征求意见。昨天,我国《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正式发布执行,根据该办法,日最高气温35℃以上室外露天作业者按照办法将可享高温津贴。

根据一项社会调查机构近日发布的抽样调查,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在95%以上的本科专业有20个,其中税务、勘查技术与工程、工程造价、医学检验、学前教育、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建筑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位列前十。

近日,济宁市住建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在强化新建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同时,要求在2015年之前,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降低10%以上,并初步建立全市一体的公共建筑节能监测平台。

广州市住建局公布的《关于推行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应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规定,凡新建(含改建、扩建)十二层以下住宅,“应当设计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记者今天从省公安消防总队获悉,今年来,我省将建筑消防设施调查测试工作纳入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对辖区重点单位建筑消防设施进行了全面普查。截至目前,全省共摸底排查高层建筑2596栋、地下建筑575栋、化工场所682家、人员密集场所1891家、大跨度大空间建筑357栋。

日前,省住建厅下发《关于加强暑期汛期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指出各级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要加强隐患排查,确保安全度汛。通知指出,各级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要全面、细致、深入地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扎实推进“打非治违”行动。加强对塔机基础、龙门架基础和大型模板支撑系统的检查。

3日,记者从哈尔滨市建委建筑市场监察大队了解到,哈市建委组织8个管理部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全市建筑市场联合执法大检查,集中查处、纠正建筑市场违法违规问题。

记者从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共同组织召开的“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培训会”上获悉,截至2011年12月,北京市累计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的项目达22项,总建筑面积达144.29万平方米,其中公建项目15项、住宅项目7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名列全国第五。

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带来了新挑战和机遇。对此,河北省不断创新监督管理模式和举措,着力构建全程动态监督体系、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监督信息化建设体系和建筑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从市建交委获悉,《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条例,鼓励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时,应当向购买人明示所售房屋的节能措施、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

近日,由住建部门和从事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节能材料生产及科研院所等单位联合组成的烟台市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成立。该专业委员会成立后,将着力构建适合烟台地域特点的绿色建筑发展体系,为烟台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绿色建筑的快速、健康发展。

“Future Park(未来社区)”当中德生态园管委会副主任沈雷向记者介绍情况时,首先给中德生态园做出了这样一个概括。从国际化的合作方式,到全新的管理体制,再到最尖端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中德生态园到处体现着 “先行先试”的开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