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5部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控制县城建设密度和强度,既要防止盲目进行高密度高强度开发,又要防止摊大饼式无序蔓延。

6月24日,武汉建筑业首届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模板支架类)技能大赛举行决赛,中国一冶武汉开发区人工智能科技园项目、外环线东北部调线与津蓟快速路立交项目;中建三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建设项目、武汉云景山医院项目4件作品从15件决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

在近日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的北京2021年度第二批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名单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东航基地一期工程核心工作区、生活服务区项目获得绿色建筑三星运行标识。这是国内绿色节能建筑的最高荣誉,东航也成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首家获此荣誉的驻场央企。这是东航积极践行节能减碳,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

为推进绿色、高效、优质的装配式智能制造的发展,全面展示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现代建筑的重要成果,6月24日至25日,在首届“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上,天津静海区举办了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造高峰论坛暨装配式产业园区现场交流会。随着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的加持赋能,天津市静海区也迈入新型建筑工业化“快车道”。

6月24日 ,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赤沙号”在中铁科工集团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装备领域的一项空白。该台装配机器人将用于广州地铁11号线赤沙车辆段施工。‘赤沙号’装配机器人除了充分发挥架梁机的优势,还设置了多处敏锐‘眼睛’,只需要1个司机操作、1个人指挥即可,实现功能人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保障了从‘线’到‘面’构件装配作业的升级。

作为国内领先的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服务商,中建二局是本次展会的独立参展商之一,围绕“聚力智能科技、超越梦想时代”这一主题,布设了900平方米的室内场馆,通过14个板块展示了核电建设、建筑原位3D打印、BIM应用技术等一大批在建筑领域的尖端成果。中建二局还在室外展区布设了1000平方米的室外场馆,展示了装配式建筑、大型文旅造型、抗震产品、模块化应急设施等企业自主研发的行业领先产品。

6月24日,静海区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造高峰论坛暨装配式产业园区现场交流会,吸引了包括国家级勘测设计大师、高校学科带头人、知名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域科研人员以及装配式建筑联盟单位、相关企业代表等在内的240余位业内人士参加。

“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的平行论坛之一,“中英可持续发展社区与建筑高峰论坛”在天津举办。2019年,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英国国际贸易部共同签署了《关于扩大中英建筑领域合作的备忘录》,双方约定将在建筑市场、标准规范和建筑节能领域开展合作。

近日,由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三局承建的全国在建最大科技馆——河南省科技馆新馆项目荣获“第十四届第二批中国钢结构金奖”。该项目总用钢量2.07万吨,主要分布在球幕影院、中庭连廊、幕墙钢支撑等位置,中建三局充分发挥在大、重型场馆、超高层建筑、智慧建造等领域积累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绿色筑造建筑梦想,智慧引领建筑未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如生在首届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住建系统要发扬建筑人优良传统,牢记建设者的历史担当,共同开创绿色智慧建筑发展的新局面,认真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这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完成的我国第一栋近零能耗办公建筑,代表我国目前国家级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2016年荣获21世纪绿色建筑奖;2017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等;2018年获评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双十佳”最佳节能实践项目。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它的落成对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方向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

6月24日-27日,国家会展中心将迎来开馆首展——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现场不仅有各大建筑企业的“智能黑科技”产品亮相,更有绿色建筑、智能建筑高端论坛吸引全国建筑行业专家云集,共同探讨未来建筑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