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新闻资讯
明确建筑业的支柱性地位
更新于:2022/02/08已569人浏览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
这很容易令人想到房地产业。国务院在2003年发布的18号通知中曾强调“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坦白说,真正对上下游形成拉动效应的是建筑业,如大规模商品房建设等带动钢铁、水泥、家电装修等需求。房地产与建筑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通过高房价获得了建筑投资之外的暴利,而被炒高的房价其实与上下游需求并无直接关系。
但时过境迁,近十年来房地产业一枝独秀地游离于市场周期铁律之外,很多城市里,商品房渐次偏离居住消费属性而更多彰显投资属性。一些房地产商,或通过捂盘惜售哄抬房价,或干脆囤地坐等升值,这些投机行为已脱离实体产业的供求传导机制,一些房地产业与项目开发建设之间的重合度日益缩小,房地产业正与发展初期的“支柱性”定位渐行渐远。
连日来多地出现突击交易现象,并非是需求增量集中爆发,而是透支了未来数月的交投而已。回顾以往,房价鲜有因层层抑制而应声回落,市场往往在经历短期观望后便随着刚需大批入市而再度活跃。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支柱产业论”使楼市看涨言论甚嚣尘上。许多人认为,楼市低迷就意味着经济大面积萧条,政策不会坐视不管。
的确,真正拉动经济的是建筑业而非房地产业。如果说房价泡沫破裂会伤害上下游需求,那么最简单而有效的补救措施就是大幅增加政府保障房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本轮楼市调控的基调是“有保有压”,保障房建设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同时,城镇化被视为带动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实质就是将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地方财政需在基建、社会保障供给等方面发力,由此新增对建筑、消费性产业的诸多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当然,房价回归理性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明确市场预期。当前楼市调控在不断推进,包括“支柱产业”等言论需得到全面厘清。如若任凭“一房独大”的经济结构继续发展,那么购房终将抑制消费,银行坏账扩容等也将积重难返,也不利于产业结构转型与优化。
可见,房价下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杂音,但对多数自住购房者而言,一般只会为自己的误判心有不甘而已;反倒是拥有很多房产的人会为房价下调而饱尝资产缩水之痛,并因资金周转困顿而加剧银行坏账风险。因此,坚持楼市调控高压,只会进一步挤压这些投机因素,倒逼相关存量房源尽快入市形成真实供给,缓解楼市供求矛盾。
推荐建筑考试培训课程
- [02-22] 2025年施工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质量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资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材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劳务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机械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标准员考试报名
- [02-22]安全员考试大纲
- [04-08]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报名培训
- [04-08]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10-29]2024年安全员(安管人员)证书延续继续教育的通知
- [02-27]2024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共七期)
- [11-24]关于2022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安全员考试暂停的通知
- [10-12]2022年度安全员(安全三类人员)证书延期复核的通知
- [09-27]2022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调整通知
- [08-31]2022年度北京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疫情防控通知
- [07-01]北京住建委:恢复安全员等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