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招工与就业探访]“建筑工地月挣6500元”

更新于:2013/03/16398人浏览来源:湖南日报 收藏

建筑工地来了一群年轻人!

  “陈记者,今年我们公司有几个工地来了一批‘85后’务工人员,你看算新现象不?”3月14日,湖南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乐电话里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还有年轻人愿到建筑工地干脏活、累活?

  近年记者采访省内众多建筑工地,看到的基本上是40岁以上的农民工。

  带着疑惑,15日上午,记者前往湖南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的望城区行政中心工地一探究竟。

  一见面,湖南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联兴公司副总经理徐新明就“抱怨”起来:“现在农民工可牛气了,工资高不说,宿舍里夏天不装空调,背起行李就走人;其他工地日工资高上20块,立马就‘跳槽’。”徐新明介绍,工地上有200多人,以40岁以上的为主;但今年元宵节后来了20多个“年轻满哥”,都是85后、90后,这个现象还是近些年来头次见到。

  记者爬上工地二楼。只见正在砌砖的30多个泥工中,有6张年轻的面孔。

  记者逮住一位攀谈起来:“每天上多久工?待遇怎样?”

  这位来自涟源、1987年出生的小伙子回答:“每天干10个小时,有260元。”

  当记者询问他姓名时,小伙子嘟哝一句,“问这个干吗”,然后头也不回干活去了。

  一旁,带领记者采访的联兴公司技术负责人任兵,赶紧过来打圆场:“年轻农民工头脑灵活、反应快,但也很有主见。”

  他随即叫来1986年出生的谭青彪,向记者介绍起来。

  谭青彪同样来自涟源,现在已经是泥工班组长,管理40多号人。

  “现在到建筑工地干活,已经和早些时候不一样了。每天工资260元,一个月干25天就是6500元,除了辛苦一点、给人感觉不体面外,其实并不比坐办公室差。”谭青彪告诉记者,2007年高中毕业后,前往东莞樟木头一家台资企业当模具制造工人,包吃住每月工资1500元;而他父亲在建筑工地干活,日工资50元左右,两者差别不大。

  “到了2009年,我爸每天工资涨到了120元。我也从东莞辞职回到娄底装修行业做涂料工,每天工资和我爸一样了;更重要的是,比继续在东莞工厂里干好多了,待遇好,交游也更广泛了。”谭青彪说。

  借着在东莞制造模具打下的基础,谭青彪这两年学会了看建筑图纸。有了一技之长,加上勤学肯干、懂管理,去年当上了泥工班组长。除了260元一天的工资外,他还能报销手机费、回家路费,过年还有奖金。

  “像小谭这样年轻肯干的班组长,下一步继续发展,自己也能做小包工头了。”任兵拍打着谭青彪的背乐呵呵地说。

  陈光乐告诉记者,建筑工地“民工荒”,更多指的是年轻人难招,长此以往,整个行业难免青黄不接。当前,建筑行业自身也在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与个人能力提升,以吸引更多新鲜血液加入。

  ■记者感言

  一技在手走遍神州

  “坐办公室还不如去工地干活”,在一些行业,这的确已不是一句戏谑之言了。在“人口红利”拐点到来后,哪个行业人力资源供给小于市场需求,劳动力价格自然会上涨,建筑业、餐饮服务业、制造业莫不是如此。

  这些行业劳动力价格高,除工作比较辛苦外,对劳动技能都有一定要求。并不是说“赤手空拳”到建筑工地就有较高收入,像谭青彪这样的“大工”,看得懂图纸,懂管理,属于稀缺资源,自然收入较高;而工地上打杂的“小工”,每天工资也就是100多元。

  新生代务工者,有思想、有主见,职业要求更加多元化无可厚非。记者建议,趁着年轻学门手艺。一技在手,走遍神州。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