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调查显示:欠薪行为建筑领域占九成

更新于:2022/02/08613人浏览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收藏

年关讨薪,一个每年都要引起无数人关注的焦点话题。多年来,农民工讨薪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塔吊讨薪”、“断路拦车”等事件频频出现。

  近年来,随着国家职能部门对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力度逐年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有所减少。然而,在某些领域,农民工讨薪难现象依然存在。河北省人社部门调查显示,在众多的讨薪人群中,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数占全省欠薪案件总数95%以上,建筑领域成为农民工欠薪的“重灾区”。

  现象

  建筑领域工资拖欠严重

  日前,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打工的刘小明、刘英利等63人终于拿到被拖欠的工资,安心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这63名农民工是2012年3月至6月初随包工头刘建设到石家庄市某工地做装修工的。事后调查得知,这个项目是河北唐县一家装修公司承包后,将劳务分包给刘建设的。在工地工作期间,装修公司给工人们发放了部分生活费,但一直没有结算过工资。2012年6月8日农民工离场后,多次找装修公司及刘建设讨要工资没有结果,只好向石家庄市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2013年1月初,在石家庄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刘小明等人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日前终于有了结果。

  与刘小明等63人相比,来石家庄市打工的裴锁超、裴英峰等19名农民工的讨薪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2012年6月份,裴锁超等人跟随包工头王双民到石家庄市“阳光小区”17#楼做二次结构砌墙工作。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数额都是由王双民确定。包工90元/立方米,日工每天100元至150元不等。工人们在工地干到2012年8月26日完工离场后,仅拿到了少部分工资,剩余的6万多元始终没有拿到。

  石家庄市法律援助中心杜宏彬律师说,裴锁超等人干活的工地,共涉及到两次违法分包,带领裴锁超等人干活的王双民是从一名叫周金维的陕西人那里分包到的工程,而周金维又是从建筑公司处分包到的工程。如今,建筑公司称已经支付了工钱,而周金维和王双民两人都无法找到,他们只能通过诉讼的途径解决欠薪问题。石家庄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已经接受了裴锁超等人的仲裁申请。杜宏彬说,每到岁末年终,法律援助中心前来讨薪的农民工就络绎不绝,90%以上都涉及建筑领域。

  分析

  违法分包导致管理混乱

  杜宏彬律师说:“建筑领域管理混乱是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最重要原因。”由于农民工处于工作链条的最底端,所以许多不诚信的行为都会导致他们拿不到工资。很多欠薪案件的发生都基本情况相同,建筑施工方层层非法分包是起因。

  1月15日,国家农民工工资支付联合督查组到河北省调研时,省人社厅厅长张义珍表示,建筑市场普遍存在低价竞标、垫资承包、违法分包、借用资质等问题,没有用工资质和法人资格的“包工头”还大量存在,这给欠薪纠纷造成用工主体不明,工资支付责任不清等情况。

  建议

  国家层面制定专门法律法规

  针对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或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河北人社厅长认为,应从国家层面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特别是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等,并建议应以国务院名义出台规定,严格劳务分包企业的资质审批和市场准入,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加强监管,严厉查处无证开工、出借资质、非法转包等违法行为,进一步明确解决因工程款拖欠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建议项目开工、验收时应由人社部出具有无欠薪的意见。

  此外,杜宏彬律师表示,建筑施工企业非法分包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除职能部门监管不严外,用人渠道不畅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他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在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上多下功夫,用工渠道畅通了,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非法分包导致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