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个性与公共性

更新于:2022/02/08516人浏览来源:信息时报 收藏

  艺趣

  近日,珠江边一座新的地标建筑封顶并向社会悬红十万公开征名。这一圆环形建筑与之前被CNN评为“全球十大最丑建筑” 之一的沈阳方圆大厦外貌相近,因此引起不少议论。有人认为这些建筑太像古钱币,“铜臭味”十足,但据介绍,此建筑是将于明年初落成的广东塑料交易所总部大楼,大楼总建筑师是米兰理工大学教授约瑟夫,设计灵感来自交易所开市的铜锣和南越王墓出土的玉璧造型。

  前不久,中国建筑师王澍获 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该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对于中国城市建筑设计的讨论也由此进入了一个高潮。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如何为这些引起争议的地标建筑树立一个可量化的美学标准,换言之,它们究竟是丑还是美?为什么某些丑陋的、或是盲目模仿的、或是千城一面的建筑会消耗巨资地出现在我们的城市中。

  建筑美不美,谁来说了算?

  广东塑料交易所大楼的设计者约瑟夫介绍说,该项目的主建筑设计源自于塑交所的开市铜锣,以及广州市南越王墓的古玉璧,夜幕之下倒影在珠江边,交相辉映,象征着大展宏图、美满团圆,融合广东和意大利的建筑特色,可谓中西贯通。但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认为,这个建筑反映的是“暴发户的心态”,“又花钱,又影响视线,还影响了广州的形象,刚好在东沙大桥边,像个大车轮要冲上桥”。另外,大楼外表是金黄色,将来还加入灯光设计,在汤国华看来,“这将带来光污染”。

  然而,在公共建筑的审美问题上,对同一客体也有着不同的判断。就如今年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CNN)旗下的生活旅游网站评出的全球最丑的十大建筑之一沈阳方圆大厦,在2000年威尼斯世界建筑设计展览会上,方圆大厦成为亚洲唯一获奖的作品,曾获得过“世界上最具创意性和革命性的完美建筑”的美誉。

  国家一级美术师、在复旦大学任教的许德民认为,如方圆大厦这样的“个性建筑”,风格独特、容易识别,具有浓郁的民俗精神,“和众多没有特色的建筑拉开了距离,这就是它的价值……这样的建筑与创意,恰巧是中国建筑界所缺少的。”他认为,国外许多著名建筑师的作品,也曾被评价成一团垃圾,这是审美方式的差异。我们现在应该被批评的是不顾自然条件盲目抄袭的那些建筑,对新奇的设计,要给予包容的态度。

  建筑美不美,谁来说了算?目前看来并没有部门来监管。

  最好的建筑应该是最亲民的

  那么公共建筑的审美真的不需要标准码?对此观点也有专家表示异议,他们认为,公共建筑不同于架上雕塑创作,不能只考虑个体的创意,而要让形式服务于实用需要,服务于公共空间。如果一座建筑破坏了周围环境的整体和谐,那么即使它个体再精美,也是失败的。最好的建筑,应该是最亲民的。最好的建筑师,应该对社会发展产生某种影响,并遵从可持续发展。

  对城市建筑的评价,一个公认的标准是建筑本身应该与环境相符合,如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 “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新馆,它以独特性、唯一性深深打上贝氏的烙印,又与周边的苏州古城民居浑然一体。从这个角度来看,许多新的建筑在设计时较少地考虑到周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的确显得有些突兀。来源信息时报)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