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建筑的最好别到美国留学”

更新于:2022/02/08566人浏览来源:南京晨报 收藏

  东大校友王澍因为获得建筑界最高奖普利兹克建筑奖,为千家万户知晓。而建筑界的行家都知道,这背后还有一个厉害人物,就是普利兹克奖的唯一中国评委张永和。巧合的是,这位建筑大家也是东大的正牌校友。昨天,张永和回到母校,和建筑学院的师弟师妹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满口俏皮话 原名“张小二”

  “我想给大家主要介绍一下我的姓名,我的原名叫张小二,这个名字是我大姨妈给我起的,显然我的父母就是没把起名字太当回事……”张永和幽默诙谐的开场白,让在座师生捧腹大笑。

  “我爷爷认为起名字是很重要的事,我都可能快两岁了,他死活就编不出来这名字,当然有一天终于编出来了,就叫张永和。我当时也不太清楚,我爷爷为什么要给我起这样一个名字,可能是因为他热爱和平,可是也没听说我爷爷为和平做过任何贡献,当然最近这几年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永和豆浆……”张永和继续俏皮地说着,令满场的学生发出一阵阵哄笑。

  国内建筑专业很少像东大这样

  他演讲的题目是《基因/传统》。

  “实际上我一出生就有了中央大学和东南大学的基因,我父亲是1935年从南京工学院(东大前身)毕业的,他也是建筑师。天安门观礼台是他晚年认为最好的一个设计。”

  “我在学校的时候有很多老师教过我,第一位老师对我来说影响最大,就是孙钟阳老师,我现在都能想像孙老师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大家都怕得要死的样子。孙老师可能是直接把南工的基因带给我的第一位老师了。”张永和说,他还记得,在孙老师指导下,他做的第一个设计是一个小邮局。

  张永和当年的很多同学,现在在中国建筑界都享有盛名,不少在南大、浙大等知名高校的建筑系担任领头人。他说,在中国很少有一个学校的建筑专业像东大这样,可以建立起“建筑就是盖房子”的朴素理念。“现在太多的东西会把人的脑子搞乱,却忘了建筑最本质的意义。”

  学建筑的最好不要到美国留学

  张永和名列2011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名单之中,是普利兹克历史上第一位中国评委。这件事,足以让中国建筑界人士感到无比骄傲。

  说起张永和的经历,还是很风光的。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之后又赴美留学,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硕士学位。2005年至2010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目前是该系教授。他曾获得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奖项,包括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贡献奖和2006年美国艺术与文学院的学院建筑奖等。

  在中国和美国的求学经历,让张永和对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告诉东大的师弟师妹,其实,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建筑教育一直有错误导向,过于重理论,因此近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我虽然在美国拿到建筑硕士学位,但是多亏了当时在南工院打下的底子。当时我们的老师经常带我们去工地,去看人家怎么盖房子,这些对学建筑的很重要。”张永和说,他并不推荐学建筑的到美国留学,最好能在中国干个十年八年,对建筑的认识上有了一定提高后,再出去转转。

  我的人生不是被建筑定义的

  东大建筑学院的学生很好奇,张师兄是不是为建筑而生?建筑是不是就是张师兄人生的全部?是不是只有这样,搞建筑才能达到很高的造诣?

  对于这样的问题,张永和摇头笑笑。“从工作角度来说呢,建筑是我最主要的,我其实干这行很偶然,现在反过来想我不干这行能干什么。不过,我不认为我的人生是被建筑定义的,我不认为它对我有怎样的意义,我喜欢的东西有些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构成我的工作,但是对我的影响也大。”张永和说,他很喜欢绘本,每天都会看或者画绘本,还会看几页侦探小说,这是他一天中最放松最愉快的时候。“这时候,我特别能感受到,事业不是全部。”

  张永和还告诫师弟师妹,搞建筑其实常常也是很枯燥的事。想干好这一行,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另外就是要做好牺牲其他一些东西的准备。

  记者 王晶卉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