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规划中的防震措施

更新于:2022/02/081350人浏览来源:网络 收藏

 抗震等级与抗震烈度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建筑物防震地形要点

  从防震观点看,建设用地可分为3类:

  (1)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

  一般是稳定岩石、坚实均匀的中硬场地土、开阔平坦地形或平缓坡地等地段。

  (2)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一般是软弱土层械饱和松沙、淤泥和淤泥质土、冲填土、松软的人工填土和复杂地形条状突出的山脊、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等地段。

  (3)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

  一般是活动断层,以及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山崩、地陷等地段。

  当地震波遇到土质松软的盆地地形时,所发生的扩大效应称为共振现象。共振现象会使建筑物摇晃得更厉害。这时,若建物的结构不耐震,受不了摇晃,就会发生倾斜或倒塌。

  大部分的地震都是因断层移位引起的,这种活动断层,会在某特定的时间错动,建筑物应避开这些地质危险区。在起造建筑物时,要避免地质不良的区域,如断层带,新生地,冲积层,悬崖,坡地,河岸,沼泽,池塘等回填土,考量其地层特性,因其和地震强度有密切关系。 

  (1)人员较集中的建筑物,适当远离高耸烟囱或易倾倒、脱落的设备,以及易燃、易爆的建筑物。

  (2)考虑防火、防爆、防有毒气体扩散措施。

  (3)建筑物间距适当放宽。

  (4)基地内通道最好不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以便于地下管道发生断裂时及时开挖抢修。

  (5)场地内的一切管道,采用抗震强度较高的材料。

  (6)架空管道和管道与设备连接处或穿墙体处,既要连接牢固以防滑落,又要采用软接触以防管道拉断。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