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致绿色建筑推广难 政策支持效果明显

更新于:2022/02/08837人浏览来源:人民日报 收藏

  小区里清水绿地,屋子里冬暖夏凉,住得健康、舒适又省水省电——人们对住房的美好向往,描绘的正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向。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万科集团建筑研究中心,这个2000年成立的研究中心,研究重点就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道路和可能性。该中心目前每年投资超过1亿元,已获批为博士后企业工作站。从住宅产业化、全装修到绿色住区,万科的实践,勾勒出未来绿色建筑发展的轮廓。

  1.

  产业化+全装修

  绿色建筑必经路

  人们对传统盖房子的印象,往往是大量钢筋水泥堆放在场地里,现场搅拌、现场浇筑,工地人多、噪音大、尘土飞扬。这种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实际上造成了大量能源资源的浪费。

  在万科的建筑研究中心几幢实验楼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的则是完全不同的场景。现场堆放的不是钢筋水泥,而是已经按照设计规格做好的梁、柱、楼板、墙体、楼梯等盖房子的“零件”。3名施工人员,一个负责指挥,一个操作起重机,将不同的“零件”吊装到相应的位置,另一个工人负责将吊装到位的“零件”加固,组装到一起。这种建造方式,将会比传统方式节约大量的劳动力人手。

  这些建房的零件并不是在施工现场制作的,而是在旁边的“部件车间”批量生产出来的。在车间里,一座房屋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可以在精确的控制下预制好,然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这种“车间生产零件、施工现场装配”的住房建设方式,就是住宅产业化的基本模式。

  “绿色建筑不应该是高科技的应用,而是应选择因地制宜的技术,被动式的设计方式。住宅产业化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一步。”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产业化方式建房不仅质量好、盖得快、节约人力,同时,在建造阶段可以大幅减少建筑垃圾产生、污水的排放、噪音的干扰、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排放。

  万科建筑研究中心与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对万科东莞基地的“全预制”产业化实验楼的建造全过程进行了跟踪记录。结果显示,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产业化项目每平方米可节约能耗20%,节约水耗63%,节省木模板87%,减少垃圾91%。住宅产业化在节能减排、打造绿色住宅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全装修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另一大法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住宅二次装修中的浪费很惊人,每年因此造成的浪费高达300多亿元人民币。全装修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浪费。

  记者参观了万科建筑研究中心的实验楼“青年之家”,实验楼里有两套80平方米左右的样板房。地板、墙面、厨卫、门窗等已经全部装修到位,使用的洁具、电器等多为同类产品中节能优势明显的产品,居住既舒适又节能。这将是万科未来销售的普通住房的交付装修标准。

  全装修已经成为万科的金字招牌,通过标准化装修、装修材料的工厂化加工、现场组装施工,以及在采购阶段选用优质绿色建材,节能减排效果明显。2010年,万科的主流住宅产品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装修,万科8年来销售的装修房,累计减少垃圾排放约20万吨,需要1个10层楼高的足球场才能填埋。

  2.

  成本高导致推广难

  政策支持效果明显

  实际上,无论产业化还是全装修都不是万科首创。十多年来我国一直在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和全装修,国家也已经批准设立了多个“住宅产业化基地”,并要求在部分城市开展全装修试点。但真正在普通住宅中运用产业化的项目极少,全装修住宅占年住宅开发总量也不到10%。

住宅产业化和全装修推广的难点,一是我国有大量的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的实力和技术力量有限,导致住宅全装修和产业化施工难以推广;二是住宅全装修和产业化施工导致成本提高,企业因而缺少积极性;三是技术相对比较复杂。

  这其中,成本是阻碍推广的最重要因素。产业化住宅建造成本比传统住房高出1/3左右。特别在当前的推广初期,由于尚未形成规模化,成本问题更是成了推广应用的瓶颈。消费者对产业化住宅在节能、质量方面作用的认识还需要多年才能逐步形成,因此短期内成本绝大部分必须由企业承担。较高的成本加重了企业的研发负担,同时也阻碍了产品的市场推广。

  “万科在住宅产业化方面投入很大,但压力也比较大。”万科总裁郁亮告诉记者,事实上,目前推动住宅产业化的成本全部在由企业承担,而并未转嫁到房价上。从长远看,住宅产业化的推广和普及需要依赖同行、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成熟国家的大量经验也表明,在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

  郁亮建议,可在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中率先应用产业化技术,对相关建设成本的提高通过财政进行补贴,并对实施住宅产业化的企业或项目给予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同时积极引导、鼓励消费者购买产业化和全装修住宅,对购买此类住房的购房者给予一定税费减免或金融优惠。

  北京市今年开始对实施住宅产业化施工的项目给予容积率奖励的优惠政策。也就是项目中实施产业化施工的部分,可以提高不超过3%比例的容积率。宁夏为加快新建住宅全装修试点工作,也提出新建住宅全装修面积占到项目建筑面积50%的,容积率可以提高2%;占到100%的,容积率可以提高3%。据了解,此类容积率优惠政策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北京、宁夏等地采取的政策,也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产业化和全装修项目明显增加。

  在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大企业将成为推广全装修和产业化的龙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应尽快推动一批大企业实施住宅全装修和产业化施工,通过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同时加快标准规范的制定,使得更多新材料、新技术、新的施工办法能够被广大的中小企业所采用。

  目前,万科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已经运用到上海、北京等多个普通住宅项目中。2010年万科有100万平方米项目采用产业化方式建造,明年将有200万平方米新开工项目采用工业化的方式。

  “从现有优惠政策的效果可以看出,只要国家给一点点补贴和优惠,开发商就很愿意做产业化和全装修。”郁亮说,“现在我们越来越看到曙光了。”

  3.

  绿色住区潜力大

  零碳建筑不是梦

  如果说产业化和全装修能实现单个建筑的节能,“绿色住区”的理念若成为现实,则将使人们居住的整个小区都变得更加低碳、节能。

  200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开始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管理。绿色建筑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三个星级,最高等级的三星标准,对整个住宅项目的节能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建筑本身的节能设计,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组成了“绿色住区”的基本框架。位于深圳的万科城四期是国内首个绿色三星级住宅项目,该项目通过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太阳能热水系统、低辐射玻璃和可调节的外遮阳,综合节能率达到65%。采用人工湿地、雨水中水收集过滤等绿色技术,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而且,这个项目是一个普通住宅项目,并非普通消费者遥不可及的豪宅。

  为了更好地打造“绿色住区”,万科的研究人员正在对住宅及环境的各部分进行多项比对试验。如对比多种水处理方式、雨水利用技术,多种空调、通风、遮阳技术,各种太阳能光热、光电的产品等。据介绍,万科2010年已有超过100万平方米的绿色星级项目开工。其中已经获得三星认证或正在评审的约74万平方米。

  房地产行业作为上下游众多行业的“买单者”,绿色生态住区的推广,将带动上下游行业发展绿色产品和技术,也有利于引导居民的消费观念,促进行为节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透露,该部正与财政部商讨相关激励政策,进一步鼓励绿色住区的发展。

  从产业化、全装修到绿色住区,我国绿色建筑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万科建筑研究中心的“零碳建筑展示中心”主体施工已经接近完成,明年3月将正式开放。据介绍,零碳中心通过自然通风、被动式风帽、通风采光窗等被动式技术,降低建筑过渡季节的能耗需求;通过低辐射玻璃、奶酪墙遮阳、墙体隔热、屋顶花园等围护结构的改善,降低空调季建筑能耗需求;通过采用高温冷水机组、水源热泵、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等应用高效的设备系统,降低设备系统的能耗;最终不足的能源由太阳能光伏屋面进行补足。综合技术的应用使得这座两层3000平方米的建筑最终实现“零碳”。

  工作人员介绍,“零碳中心”展示的绿色技术,会逐渐运用到普通住宅项目中。受环境变化影响,即便不能实现零碳,能耗也会比国家现在规定节能50%的建筑节能标准大幅降低。

  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有56幢建筑取得国家绿色建筑标识认证,2010年计划完成对200—300栋大型建筑的绿色建筑标识认证。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绿色建筑很有可能会超过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所有绿色建筑的总和。

  “绿色建筑是所有人心中的一个梦,但这个梦并不遥远,我国正在大步向实现这个梦想的方向迈进。”仇保兴说。

人民日报记者 王 炜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