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造设计创意产业核心引擎 停车场大变身

更新于:2022/02/08831人浏览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收藏

    位于四平路上的同济大学,校门东南侧原本坐落着沪上内环线内最大的停车场——巴士一汽停车场。而今,停车场车库的“骨架”还健在,却即将变身为一幢极具现代特色的建筑大楼,未来,这里将建成一个名为“上海国际设计一场”的创意产业园:吸纳世界顶尖设计院校和一大批来自全球的创意企业入驻,成为上海发展设计创意产业的核心引擎。

    昨天,记者从同济大学获悉,“上海国际设计一场”工程又有新进展:由停车场改造而成的同济大学设计研究院有望于今年年底完工,占地约6.2万平方米,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设计院所将由此盖上“同济印”。此外,作为“上海国际设计一场”项目二期工程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大楼,昨天下午也正式开工建设。

    变“拆”为“留”,世博后的又一杰作

    把昔日的“巴士一场”,打造成今后的“设计一场”;沿用“一场”的名字,颠覆建筑的功能,并在同一地块上实现产业升级。承担这一项目的建设设计团队,与此前参与世博园最佳实践区规划设计的,正是同一支团队。

    在世博园,江南造船厂、南市发电厂、上海钢铁厂等代表上海重工业遗产的老厂房,如今都被成功改建为会展建筑,成为本届世博会的一大亮点。而“巴士一场”改造项目,也被实施了同样的“魔法”:对待老旧建筑不再是统统拆光,而是尽可能保留,赋予它们新生命。

    具体“操刀”这一项目设计规划的,是同济大学校长助理、本届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教授。

    现场勘探后,原来的“巴士一场”立体车库建筑主体结构被完整保留:三层车库的屋顶架设了大面积的钢结构,铺上了太阳能板;整个建筑体内还被打了两口巨大的“井”,用于采光;除了车库第三层的部分区域被保留作为停车场外,其余部分都被改建成为设计用房。

    除车库外,吴志强也舍不得拆掉“巴士一场”原址上的废旧厂房、工厂小礼堂等建筑,它们都被保留下来。“二期工程”占地约8000平方米,吴志强所领衔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就将进驻于此。据悉,在两周前刚刚结束的一次全球评比中,成立至今才一年半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已经跻身世界最佳设计院18强,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院校。

    为“设计一场”做整体规划时,吴志强十分注重创意氛围的营造。他解释说:整个创意产业园最中心的区域,都被留作同济大学设计学科和设计教育。“学术用地”的周围,分布着一些创意设计产业孵化基地,今后这里将吸纳一批来自全球的中小型创意企业入驻,同时引进意大利创意设计城、现代设计博物馆等项目,形成产业集聚带。对从事设计研究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布局为他们今后参与社会实践、实习,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国际创意之都,下一站“上海”

    坐落于杨浦区的“设计一场”,是引领“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新一轮发展的龙头项目,也是上海建设联合国“创意城市·设计之都”的核心引擎项目。

    “大学的学科链,必须对接区域的产业链。”据同济大学副校长陈小龙介绍,早在5年前“巴士一场”通过土地置换划归为校园用地后,学校就与杨浦区政府达成共识:坐落于同济校门东南侧的这一新校区,将作为区校合作项目,纳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

    实际上,只有当“巴士一场”正式改建为“设计一场”后,同济大学的周围才算是真正形成了一个“环”。目前,同济已经三面被围,周边聚集的各类创意和设计企业达1600多家。

    过去几年,全面向“知识杨浦”转型的杨浦区,和努力为上海设计研究输送高端人才的同济,双方都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共建中尝到了甜头。2008年,全球经济陷入低谷,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上海也不例外,但唯独杨浦区在那年成为一匹“黑马”:经济年增长率达到19%!而最近几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产值每年以20-25%的增幅增长,设计产业的产值达到150亿元,成为杨浦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位国际上著名的设计规划师告诉吴志强,他的未来10年将在上海度过。这位老外相信自己的判断:“继纽约、伦敦之后,上海将成为世界上另一个设计之都”。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