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报告发布,今年已添10个绿色生态城区项目

更新于:2024/06/15101人浏览来源:青年报·青春上海 收藏

图片.png

上海正在全力推动重点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聚焦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五个新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等重点区域,稳步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工作。年初至今,本市又有10个城区项目获得了“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项目称号,其中包括示范项目3个,试点项目7个。

记者从2024上海绿色建筑国际论坛上获悉,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创建绿色生态城区共26个,总用地规模近72.6平方公里。根据去年新修订的《关于推进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1月发布新修订的《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新一轮工作目标也以拟定,将推动第二轮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目前,浦东、临港、虹口、宝山、嘉定、崇明以及相关委托管理单位等已完成第二轮(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试点创建。

论坛上发布的《上海绿色建筑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3年上海以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以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加快区域绿色集聚发展为重点,积极完善管理制度,构建市区两级分工明确、系统全面的政策制度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在论坛上表示,建筑业在中国是碳排放大户,仅建筑运行碳排放就占比达到22%左右,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是实现建筑碳中和的主要手段。

据悉,上海在全国率先引入建筑用能与碳排放限额双控的建筑节能限额设计理念,发布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新标准,并编制办公、商业、酒店等系列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2023年,上海还建成了全国首个面向建筑领域、覆盖全能源、全过程的省级行政区碳排放监管平台“上海市建筑碳排放智慧监管平台(一期)”并上线试运行。

上海还在稳步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发展。2023年全市落实超低能耗项目280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底近零能耗建筑累计落实88万平方米。与各新城所在区联动,推动5个新城各建设一个超低能耗建筑集中示范区,与各中心城区联动,落实了多个近零能耗建筑和零碳建筑试点项目。

此外,2023年本市还新增与能耗监测平台联网的公共建筑36栋,覆盖建筑面积254.8万m2。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共有2231栋公共建筑完成用能分项计量装置的安装并实现与能耗监测平台的数据联网,覆盖建筑面积约1.07亿平方米。共落实530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打造了新世界城、海通证券大厦、第十人民医院、滴水湖皇冠假日酒店等一系列建筑节能改造优秀项目。

论坛现场揭晓了“2023年度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更新改造评定”获奖项目。该评定工作由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组织,今年共有2个项目获得铂金奖,8个项目获得金奖,5个项目获得银奖。其中,获得铂金奖之一的上海援藏公寓绿色改造工程,坐落于海拔3800米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该项目还获得了日喀则市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无废机关”称号,成为绿色建筑领域的典范。据悉,2016年至2023年,协会共累计组织评定了115个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更新改造获奖项目。其中,铂金奖20项、金奖62奖、银奖33项。项目涵盖节约型机关、历史建筑、旅游、科教文卫、办公、商业、交通等多种建筑类型,遍及本市16个行政区。

青年报·青春上海 记者 刘晶晶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