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色彩与历史文脉有很大关系

更新于:2022/02/081910人浏览来源:人民日报 收藏

  有这样一个关于色彩的故事:外国某城市有一座桥,原来是黑色的,每年都有不少人从这里跳下去自杀;后来被漆成蓝色,自杀者大为减少;最后被漆成粉红色,结果自杀者从此绝迹。可见,色彩尤其是城市色彩,对我们的重要。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开始重视自身的色彩规划,杭州、武汉、广州、澳门、葫芦岛、盘锦、哈尔滨、镇海、温州、福州等正在加入城市“色彩整改”的队列。比如,西安市将城市建筑主色调定为以灰色、土黄色、赭石色为主的色彩体系,而苏州建筑的基调主要是黑、白、灰的江南水墨色彩。

  日前,首届中国城市色彩高峰论坛在京举行。色彩专家学者、城市设计人员和城市建筑外墙涂料生产厂家汇聚一堂,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城市的管理者——来自全国的41位市长。会议期望展示近年来中国城市色彩规划与实施效果和成果,推动中国城市形象个性化塑造和城市色彩建设,传承文明负载历史,促使人们更加科学地去审视城市色彩问题。

  “城市色彩”还是新名词

  城市色彩的专门研究缘起上世纪60年代的西方,是基于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色彩混乱而展开的。在我国,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才开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地的城市色彩规范。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的色彩总和,分成自然色和人工色两部分,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物、硬化的广场路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人工产物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可见,城市色彩不仅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品位,也体现了城市的管理水平,更是城市有序、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同时,城市色彩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地域、市民品质、市民素质还有欣赏品位的综合反映。

  长期在美国从事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的饶及人认为,总体上,中国城市色彩规划滞后于城市建设,色彩应用比较混乱,给城市形象的塑造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探讨城市色彩策略、更好地促进我国城市色彩建设的健康发展迫在眉睫。”他给大家看了一些幻灯片。一张图片上,上海的某房地产开发商学着希腊爱琴海边别墅的建造方法,把一排排简陋建筑的屋顶全部变成蓝色,跟附近的楼房、道路极不和谐。“所以我常常讲,人有高矮胖瘦,肥有肥的穿法,瘦有瘦的打扮,不是每一个城市都可以照抄的。”饶及人说,“色彩本身是没有美丑之分的。所谓‘美’是体现在城市色彩与色彩、色彩与环境的搭配上,人们认为最美的色彩,如果出现的地方不对或者搭配不协调,那可能就是最丑的。”

  专家们指出,在中国社会急速转型和快速发展中,一些城市出现了躁动、浮华的问题,在色彩定位上也存在着“暴发户”的心理倾向,造成了城市色彩污染,但这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通过后期调整和加强管理来改进的。日本东京在上世纪60年代也经历了中国目前的阶段。当时为了迎接奥运会的举办,到处大兴土木,在建筑上大量使用饱和色甚至是极色,使不少人面对艳丽的建筑立面和玻璃幕墙、五颜六色的公交车和出租车,感到特别刺眼而头晕,心绪烦躁,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鲜艳的外墙颜色又很快退色,城市因此变得污秽不堪。当地管理者很快认识到问题所在,最终使城市色彩变得很协调。

  尊重自然,体现历史文脉

  据介绍,目前指导我们进行城市色彩设计规划的重要理论,是上世纪70年代法国人让·菲利普·朗克洛率先提出的“色彩地理学”。他的主要观点是,城市色彩是由于这个城市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定的民族、文化、习俗等相关因素形成的,它跟生态、历史、社会、经济有很大关系,跟现代人的意识综合的需要相关,所以不同的区域才有不同的色彩,使我们的世界更丰富,更有个性,更充满魅力。

  而不同城市的色彩设计,就像给一个自然禀赋不同的城市穿上符合它的特点的漂亮外衣,因此人类的色彩活动应该就是在城市自然的基底上有所作为。

  饶及人把优秀的城市设计原则总结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山而起、因水而洄、呼应历史,回应未来。

  南开大学教授薛义着重指出,城市色彩跟它的历史文脉有很大关系,如何把传统历史的东西跟新建筑融合起来,如何既有个性又是个整体?或者换句话说,如何在新建筑里面体现文脉?这是很严肃的课题。“总的来说,我们的城市色彩设计理念应该是综合考虑,要考虑历史,要考虑现在的受众,也要考虑综合的环境。”他举荷兰阿姆斯特丹为例,它的老建筑采用了非常饱和、非常温暖的咖啡色、酒红色和橘红色,它的新建筑也是这样的,把这座城市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造成的城市色彩贯穿下来,所以流连阿姆斯特丹,从它的老建筑到它的新建城区,能够非常深刻地感受到城市色彩的魅力。

  薛教授生活和工作的天津,现在也在做城市色彩规划,而且主要根据天津的历史建筑和民间艺术来做,因为民间艺术能够深刻地体现当地人的兴趣爱好、风土人情。现在确定的基本上是“无彩系”,主要是亮、墨灰、砖红色、砖灰色等,在现代城市当中有很多也在用这个“无彩系”。

  不做加法做减法

  城市色彩其实是一种系统,专家们指出,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辅色系,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永久固有基准色,再确定包括城市广告和公交车辆等流动色、包括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的临时色。这是一个相对复杂而繁琐的过程。

  从2000年起,西蔓色彩环境色彩设计中心就开始进行城市色彩的规划设计工作,据其中方专家于西蔓介绍,目前已经完成的有盘锦、大同、无锡、长沙、伊春等。如果浏览那些他们已经做好的城市的图片,就会发现,它们的城市色彩比较规整、单纯,令人神清气爽。于西蔓说:“城市色彩不是越杂越好。城市是不需要那么多色彩的,它只需要那些被统一、被秩序化的色彩。我们老以为大量的色彩才能使城市显得繁华,其实不是的。”

  她认为,给人城市视觉体验最大的约60%到70%是建筑色彩,它没有调控好,城市就没有一个好的背景色;其次是路面、广场色彩;再次是广告色彩,虽然这一项仅占10%,但是对城市而言非常重要;第四是路面色彩,包括桌椅、电杆、路栏等。“我们要想控制城市的视觉,其实就是要对这四项进行一个很科学的掌控。”于西蔓强调,首先对城市进行色脉、色特征、色DNA的提取和发现,然后要把城市当中不适合出现在建筑物上的喧闹的、暴力的、污染的色彩拿掉,对城市进行“艳度控制”,基础的建筑物必须是灰化的。

  在每一个城市,于西蔓他们给城市管理者一套管理工具,比如会对某一个城市带来城市景观色彩总谱,涵盖了建筑、广告、路面、小品等全方位的色彩;会给城市带来分项的建筑色以及城市建筑色彩禁用色。

  于西蔓的实践也曾经引发不同意见。几年前,她的团队为长沙做出了专有色谱,整体上被概括为“明妆雅调,红典之城”,或许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红橙色”,并在一个月零6天的时间里由市政府发文贯彻实施,此事件在互联网上引发轩然大波,有说她“无知”的,也有说城市色彩是一种“霸道”的。但于西蔓一直在坚持她的事业。

  我们一度是一个非常重视色彩感的民族,比如提起一个城市,我们常常在第一时间想起的是带有色彩感的形容词,像形容北京故宫的金碧辉煌,形容苏州的粉墙黛瓦,形容青岛的碧海蓝天。一个城市的色彩,不仅是审美的需要,也是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而不是单纯的个人好恶。城市色彩作为城市建筑体的衣服,影响着我们的视觉,影响大众的健康,影响社会成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水平。而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搭配城市色彩是最美丽的、最安全的、最祥和的、最节能的,还需要城市管理者、城市规划设计人员、有关研究专家学者以及全体民众的努力,共同提高审美意识,加强规范管理。只有打造出和谐的城市色彩环境,才能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名词

------------------------------------------------------

城市色彩: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包括土地、植被等自然环境色彩,生活的常用色彩等人文色彩,建筑物、广告、交通工具等人工色。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