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专业评审现场探访

更新于:2023/11/22700人浏览来源:新华日报 收藏

  设计推动更新,创造更美生活

  1200平方米的会议厅内,160个两米多高的展架排成阵列,挂起2402张设计图版,仿佛设计海洋上扬起的风帆。11月20日至21日,第十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专业评审在南京举行。本届大赛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以“更新的家园 更美的生活”为主题。

  24名评委在展架间穿行、驻足、交流、评判,从1201项作品中选出180项优秀作品。其中,两个组别的各10项一等奖作品,将参加12月的电视决赛。有些图纸上的设计方案将很快变成实景,出现在你我身边。

  影响广泛,省外作品占比近六成

  2014年起,江苏省委宣传部、省住建厅等18个部门联合举办“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是其中一个专项赛事。

  10年时光,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已经具备全国影响力。省住建厅统计,总参赛人次超过5万,参赛作品达1.14万项,评委约150人次。本届赛事有9477人次参赛,涉及306所院校、271家设计机构;从第六届起,省外参赛作品持续超过40%,本届省外作品更是占比达56.5%,创下新高。

  “更新”这个城乡发展永恒的主题,为本届大赛吸引到2402项有效参赛作品。其中,学生组1881项、职业组521项。11月初,大赛主办方已组织专家线上预审学生组作品,淘汰1201项。两天的专业评审中,14名省外评委、10名省内评委,线下对680项入围学生组作品、521项职业组作品进行多轮评审。

  今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第七次担任大赛评审主任。王建国告诉记者:“大赛注重专业性、创意性和参与性,通过电视决赛、媒体宣传等途径正向传播‘设计创造价值、创造生活、创造未来’的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赛也是一次大众传播活动,让千千万万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专业的魅力。”

  不仅参与者多、传播面广,参赛作品题材也广泛多样。设计对象既有老厂房、老园区、老商场和老电影院等常见空间,也有共享办公空间、智能交互青年社区、露营基地等新兴场景;既有美术馆、文化馆和博物馆等建筑,也有地铁站、高架桥、换乘枢纽等设施;既有湿地公园、盐碱地、绿道步道等特定类型的公共开放空间,也有青年公寓、老年学堂、儿童乐园等针对特定人群的场所。

  创意绽放,好设计引领好生活

  一张张设计图版,闪耀着创意的光芒。

  职业组作品《在云端》,包含20个圆形金属艺术装置,以360度的视野,营造人与自然共生的氛围。这些装置能够收集和记录大自然的有效信息——风声雨声、鸟鸣虫叫、春天的第一声惊雷和秋天第一颗露珠形成的时间……这处社交休闲场所的作品介绍,也充满了浪漫气息。

  30年后不少建筑寿命到期,高密度的建筑“遗体”会对人们造成何种影响,又该怎么处理?学生组作品《旧城传送带》提出“城市重生”方案,即利用一个“拆除+3D打印”装置拆除到期建筑,再将废料加工成3D打印耗材,建设一个3D打印的未来人居城市。设计图版上记录着设计者的心愿:“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以后必然会面临的人居困境。”

  评委、江苏省设计大师、苏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风春认为,这项比赛属于创意大赛,需要参赛选手打破常规设计手法,多维度、多元化、多功能地进行创新,绿色新技术、健康新生活、文创新思路等都是可创作的“点”。

  评委、江苏省设计大师、苏州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张应鹏对以“平江九巷”为设计对象的作品印象深刻。他说:“在古城改造方面,大家都很谨慎,而参赛作品比较放得开,出现了一些亮点。例如,有个作品打通古城民居屋顶通道,让城市‘第五立面’富有特色,也给人们一个观察城市的新视野。”

  张应鹏还发现,有的作品关注公共卫生间、垃圾收集房等不光鲜又很难出彩的“弱势空间”,这是设计师对拉长城市短板、提高整体品质的呼应;还有一些作品关注公共空间或把封闭空间打开,折射生活方式的变化,“在电子时代应该重视用空间引导人们增加线下交流”。

  评审间隙,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总设计师李存东用手机拍下一些喜爱的作品。“这个作品简单又有想法,既有实用功能又是一个装置艺术,设计感很强。”李存东指着《松林间·云生活》对记者说,“我担任过好几届评委,发现很多作品有很好的创意,而且非常关注生活、细节。评审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大赛不仅让更多优秀的设计师、青年学子脱颖而出,也积淀了一批优秀的创意设计成果。从参赛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对美好生活的努力营造、对未来人居环境的美好想象、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环境与人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好的设计一定能够引领生活。”王建国表示。

  真题实做,助城乡更美好宜居

  真题实做,用创意点亮和服务实践,是大赛的初衷。为提高优秀设计成果转化成效,吸纳更多优质资源和共创平台助力赛事,本届大赛增设城市、专业和企业3个专项合作赛道,面向苏州“平江九巷”、“第十三届江苏省(无锡)园艺博览会”和“交通设施与城市有机融合”开展定制式创意设计作品征集,合作方将在资金、成果落地转化、优秀获奖选手就业等方面提供支持。

  如“第十三届江苏省(无锡)园艺博览会”专项赛道,设计选址位于江阴市徐霞客镇,要求参赛者围绕镇区和园内的联动更新等开展设计。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首席技术总监相西如说,这里是江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参赛者可以思考如何传承历史、赓续文脉、唤醒记忆,多维度地探索文创产业发展新途径,实现文化遗产和现代城镇的有机融合,展现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活力焕发的“新江南”。

  本届大赛通过地方申报、公开征集等方式,确定并发布南京市建邺区白敬宇眼药庄旧址、无锡市梁溪区淘沙巷、徐州市泉山区康馨小区等100个设计基地,供参赛者选择,也更有针对性地服务地方发展。这些基地包括公共空间、老旧住区、低效产业空间、历史文化保护、乡村等9种类型。168项作品对58个设计基地进行了设计,7项作品设计者与设计基地的产权主体或实施主体共同参赛。

  “在存量更新时代,设计的先导作用更加凸显。一项好的设计往往是激发地区经济活力、彰显文化魅力和实现空间增值赋能的重要前提,能够助推城乡空间更精彩出圈、百姓生活更美好宜居。”省住建厅厅长王学锋表示,“我们将继续利用好赛事平台,更广泛地汇聚资源,推动更多创意设计成果落地应用,让设计的力量更好地助推城乡高质量发展。”(徐冠英 刘春)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