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新闻资讯
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四局集团总经理王传霖:深化国内建筑业改革 适应“一带一路”竞争格局
更新于:2022/02/08已818人浏览来源:经济网 收藏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曹煦) 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传霖“重任在肩”。此次北京之行他带来了一份沉甸甸的建议——“中国建筑业搭乘‘一带一路’倡议,更好更快走出去”。
3月8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专访时,王传霖认为,以前我国改革开放主要是通过打开国门,吸引外国的技术和资金,而现在则应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格局,更多使中国企业带着技术、资金和标准“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果,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建筑业迎来历史机遇
王传霖所在的中铁四局是当下中国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的缩影。从技术层面看,该公司是国内唯一既具有无砟轨道施工设备自主研发制造技术和新材料生产技术,又全面掌握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的企业,其无砟轨道综合技术国内领先,在铁路建设系统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从行业属性看,2017年世界500强中建筑业企业有13家,其中中国8家且包揽前六,其他所有国家共计仅5家,中国建筑业具备的产能优势、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工效优势和全产业链优势已为业界公认。
从供需两端看:在供给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保持在GDP增速的两倍左右,庞大的投资规模锻炼了惊人的基建生产能力,近几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0万亿以上,若看作GDP数据能排到全球前五六名;在需求端,沿线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极其旺盛,而往往缺标准、缺技术、缺资金、缺装备。
在王传霖看来,中国建筑业理应担负起开路先锋的时代重任。“可以看出,需求与供给高度匹配、高度互补,这为中国建筑业大规模、高质量走出去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利好,也是中国建筑业整体走出去不容有失的历史机遇。”
行业壁垒和产业链割裂制约“走出去”
王传霖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建筑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已具备成为世界一流承包商的雏形,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王传霖认为,首先是顶层协调机制尚未建立。“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国家层面推动中国建筑业走出去的综合协调机制,一方面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主体各自为战,如投资、设计、施工、设备等相关企业各找各的市场,难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同类型企业“国际竞争国内化”,不仅在国内激烈角逐,在海外也恶性竞争、竞相压价,损害了整体形象和利益。”
王传霖指出,其次是国内建筑业行业壁垒不利于培育适应国际市场的综合承包商。一直以来,中国建筑市场实行的是准入制,没有相应资质就进入不了相应行业。近年来,本着“淡化工程建设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相关部门就打破建筑行业壁垒、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做了大量工作,但就目前国内建筑市场看,行业壁垒依然森严。
他举例说,目前市场上建设单位在招标时对资质门槛设立普遍较高,一般要求承揽什么专业的工程,必须有该类型工程的较高等级专业资质才能进入市场,没有水利水电、港口航道、矿山、冶炼、石油化工、电力等一级资质的企业,几乎不可能进入相应市场,极大地限制了总承包企业的经营范围,导致总承包企业综合施工能力得不到锻炼,不适应全球大多数国别基建工程专业杂、单个专业市场份额少的特点。
此外,国内建筑业产业链存在割裂不利于培养一体化能力。王传霖说,建筑业产业链分为规划设计、投资融资、建设施工和运营管理四个主要环节。多年来以,我国基建项目主流方式采取的是政府负责投资和管理运营,并且将设计与施工分开招标的模式。这种基建模式,不利于建筑产业链优势资源的整合,设计企业永远在干设计,施工企业也只能干施工,同时造成设计、施工企业的投融资和运营管理能力得不到锻炼,形不成相应的技术、人才和管理能力的储备,企业一体化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很难适应国际市场主流的工程总承包、EPC+F、PPP等工程建设模式。
加快行业改革 适应国际化竞争格局
为了促进中国建筑业更好更快走出去,王传霖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加快组建国家层面的促进建筑业走出去的指挥协调机制,从政治、经济、产业、投融资、外交、文化等多个维度,协调各方、统一步调、强势推进。
他举例说,建议有关部委牵头搭建建筑业走出去企业的“综合性信息平台”,打造走出去企业相互交流以及获知当地各方面信息的官方渠道;建议在一些重大项目的推进过程中,由国家层面牵头主导,协调建立设计、金融、施工、设备、运营一体化联合体参与市场竞争,避免产业链各方内部恶性竞争;建议建立走出去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对部分企业不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出损害他人利益、损害国家形象行为的企业记录在案、予以限制或列入“黑名单”。
二是继续深化国内建筑业改革。王传霖建议,逐步放开各专业市场对资质的限制,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把竞争的话语权交给市场,使能力强、信誉好、资源优的企业能够在各类专业市场上自由竞争,一方面通过优胜劣汰,使少数优秀企业走上行业顶端、具备国际一流的竞争实力;另一方面使优秀企业能够不断丰富产品结构,积累各类型工程的实施经验,满足国际市场单个国别细分市场类型多、体量小的特点。
三是坚定不移推行工程承包新模式。王传霖指出,工程总承包、特许经营、PPP等工程承包模式,既是国际市场的主流模式,也是加快国内建筑业产业链上下游融合、锻造企业一体化能力的好模式,这些模式要坚定不移加大推广力度,逐步取代传统的招投标承包模式,通过对工程规划设计、投资融资、物资采购、施工建造、运营管理的整体发包,改变工程建设产业链“条块分割、点状竞争”的格局,使有实力、有准备的企业构筑起较高的行业门槛,逐步导向实力强的优秀企业具备一体化服务能力,实力弱、不适应市场的企业走向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乃至被淘汰,从而形成层次分明、相互配套的中国建筑业企业体系,为建筑业适应“一带一路”倡议、整体加快走出去做好准备。
推荐建筑考试培训课程
- [02-22] 2025年施工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质量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资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材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劳务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机械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标准员考试报名
- [04-08]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报名培训
- [04-08]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大纲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10-29]2024年安全员(安管人员)证书延续继续教育的通知
- [02-27]2024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共七期)
- [11-24]关于2022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安全员考试暂停的通知
- [10-12]2022年度安全员(安全三类人员)证书延期复核的通知
- [09-27]2022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调整通知
- [08-31]2022年度北京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疫情防控通知
- [07-01]北京住建委:恢复安全员等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