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胜利公园那些有政治意义的建筑物

更新于:2022/02/081157人浏览来源:长春晚报 收藏

春夏之际,天朗气清,公园也热闹起来。本来是人们休闲娱乐场所的公园,在自然景观之外,往往会有一些人文景观掩映其中,对这些人文景观,你又了解多少呢?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春胜利公园内,具有政治意义的建筑物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诚忠碑”——

  胜利公园建立之初,称为西公园。上世纪20年代,日本人在西公园内西南部高岗上修建了“诚忠碑”。碑的横断面是正方形,四面是下粗上细的菱形;碑高约5至6米,碑体水刷石挂面,正面有“诚忠碑”三个大字。1919年夏,吉林督军孟恩远与张作霖发生矛盾,吉军到长布防,阻止奉军北上,旅长日侨向驻军挑衅,引发中日武装冲突,双方均有伤亡,史称“宽城子事件”。日本人修碑的目的是为了纪念在宽城子事件中死去的18名日军官兵。

  “表忠塔”——

  上世纪30年代初,日本人在“诚忠碑”的西面修建了“表忠塔”。塔的大小形状与“诚忠碑”相似,碑身上该有“忠勇义烈”四个大字,基座上有铁锚,碑顶上方安放炮弹。该塔又称“海军忠魂塔”,是为纪念1905年5月27日日俄战争时在对马海战中战死的117名日本官兵而建。

  1945年8月长春光复后,“诚忠碑”被群众推倒,“表忠塔”也被破坏。

  方华烈士纪念碑——

  1949年8月1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航空学校对原“表忠塔”进行改造,将基座的铁锚拆除,将塔顶上的炮弹换成一架飞机模型,并将碑身上的字体改成“忠贞为党”,命名为方华烈士纪念碑。方华早年参加革命,1946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第二大队大队长,后任华北军区航空处处长,在1949年6月28日的一次飞行中遇难。“文化大革命”中,方华受到诬陷,被定为“叛徒”,碑被拆毁。

  1980年1月,中共长春市委重建方华烈士纪念碑,8月1日建成。重建的纪念碑由座底和碑身两部分组成,钢筋混凝土构筑,整体是上窄下宽的塔形。碑址占地139.8平方米,碑底座长6.2米,宽4.7米,高0.8米;碑身高6.5米,宽3米,厚2.85米;碑顶端竖有一架银灰色的战斗机模型;碑的正面刻有“方华烈士纪念碑”7个大字,碑正下方1块1米见方的大理石板上用仿宋体字镌刻着方华同志简历。以后,宽城区政府曾多次对该碑进行保护性维修。每年清明节都有学生到方华烈士纪念碑前祭扫。

  儿玉塑像——

  1938年11月3日,日本人在西公园正门内广场西侧为儿玉源太郎立了一座骑在马上的铜像,并建有底座。儿玉源太郞曾在日俄战争中担任过日军总参谋长,战后又出任日军总参谋长和“满铁创设委员会委员长”(日本政府指导创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主要负责人)。日本人为纪念儿玉源太郞对满铁附属地建立所作贡献,修此塑像。从此,西公园改称儿玉公园。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塑像先是被斩首,继而整体被推翻。

  毛主席画像——

  1958年5月,在胜利公园正门广场原儿玉源太郎塑像旧址竖立一幅六米多高的毛主席全身画像。1970年10月,将毛主席画像换成毛主席挥手瓷像。瓷像高4.7米,由长春陶瓷厂烧制。后加底座,曾进行过三次粉刷和补修,至今保存完好。从胜利公园外,就能望见。(赵娟 刘双义)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