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巷建绿地“露”出一栋民国建筑

更新于:2022/02/08584人浏览来源:网络 收藏

“三条巷是我天天上下班要走的一条路,最近,巷子里搞出新,竟然‘拆’出了一栋民国建筑。”日前,市民陆先生致电金陵晚报,想了解一栋民国建筑的“前世”。

  曾经长期“藏”在院子里

  南京有两个三条巷,分别是城东的三条巷和城北的三条巷。
  陆先生所说的,是位于城东常府街和中山东路之间的三条巷。
  这是一条始建于明代的古巷,据《南京地名大全》的记载,此巷位于西华门大街以南,因为是西华门外第三条巷子而得名。
  在很多南京人印象中,三条巷是一条美食街,尤其以面馆居多。但三条巷也拥有悠久的历史,巷子内保留着多处民国建筑,高二适、张灵甫、马步芳等民国名人就曾经在三条巷一带居住。
  陆先生所说的民国建筑,门牌号为三条巷25号。他说,这里以前是一个大院子,在三条巷上张望,隔着院墙,无法看到院子内有一座民国建筑。
  最近几个月,三条巷25号院墙拆除,建绿地,露出了一座体量不小的民国建筑。

  尚未列入文物保护范围

  昨天上午,记者在三条巷25号看到,这里已经建成了一个街心绿地小花园,种上了树木,铺上了绿地,设置了健身器材。小花园的北侧,就是陆先生所说的三条巷25号民国建筑。
  这是一栋青砖二层老楼,上下两层,每层五开间,前后都开门,后门门框上还有几十年前的标语。整座老楼比一般的民国公馆建筑要大,整体显得大气端庄。
  据了解,这一民国建筑所在的地块被称为“华舫置业地块”(三条巷和文昌宫地块),是今年南京主城区要建设的41个游园绿地之一,刚刚在“五一”前夕建成对外开放。华舫置业地块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已打造成一座居民区公园。
  记者从秦淮区文化局了解到,三条巷25号老楼的确是民国建筑,但目前还没有列为文物保护建筑。由于这栋老楼具有文物价值,因此在华舫置业地块征收建设过程中进行了保留,并将进行修缮。

  专家考证老楼沧桑历史

  那么,老楼有怎样的历史呢?记者询问了周围锻炼的市民,都无法具体描述。
  研究南京抗战史的民间学者张定胜从小就居住在三条巷。巧的是,他对这栋民国建筑的历史做过调查。
  张定胜告诉记者,三条巷25号民国建筑所在的区域,被称为“文昌宫”,清代时这里有过一座名为“文昌宫”的道观,规模很大。进入民国以后,文昌宫的建筑陆续拆除,三条巷25号民国建筑就建在文昌宫的遗址上。
  “这栋老楼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根据张定胜的调查和考证,1937年之前,老楼曾经被国民党军队用作被服厂,生产军服等后勤物资。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中,守军83军156师(师长李江)师部就驻扎在三条巷。张定胜推测,此处很可能就是当时156师师部所在地。
  张定胜介绍,南京沦陷后,三条巷25号被日军用作运输部队的修理所使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再次接管此处,同样也用来修理汽车。
  “这栋老楼和民国小洋楼不一样,体量很大,明显不是住宅。”张定胜说,老楼很有故事,也见证过历史沧桑,如今保留下来,应该作为文物好好保护。

    □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
  “三条巷是我天天上下班要走的一条路,最近,巷子里搞出新,竟然‘拆’出了一栋民国建筑。”日前,市民陆先生致电金陵晚报,想了解一栋民国建筑的“前世”。

  曾经长期“藏”在院子里

  南京有两个三条巷,分别是城东的三条巷和城北的三条巷。
  陆先生所说的,是位于城东常府街和中山东路之间的三条巷。
  这是一条始建于明代的古巷,据《南京地名大全》的记载,此巷位于西华门大街以南,因为是西华门外第三条巷子而得名。
  在很多南京人印象中,三条巷是一条美食街,尤其以面馆居多。但三条巷也拥有悠久的历史,巷子内保留着多处民国建筑,高二适、张灵甫、马步芳等民国名人就曾经在三条巷一带居住。
  陆先生所说的民国建筑,门牌号为三条巷25号。他说,这里以前是一个大院子,在三条巷上张望,隔着院墙,无法看到院子内有一座民国建筑。
  最近几个月,三条巷25号院墙拆除,建绿地,露出了一座体量不小的民国建筑。

  尚未列入文物保护范围

  昨天上午,记者在三条巷25号看到,这里已经建成了一个街心绿地小花园,种上了树木,铺上了绿地,设置了健身器材。小花园的北侧,就是陆先生所说的三条巷25号民国建筑。
  这是一栋青砖二层老楼,上下两层,每层五开间,前后都开门,后门门框上还有几十年前的标语。整座老楼比一般的民国公馆建筑要大,整体显得大气端庄。
  据了解,这一民国建筑所在的地块被称为“华舫置业地块”(三条巷和文昌宫地块),是今年南京主城区要建设的41个游园绿地之一,刚刚在“五一”前夕建成对外开放。华舫置业地块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已打造成一座居民区公园。
  记者从秦淮区文化局了解到,三条巷25号老楼的确是民国建筑,但目前还没有列为文物保护建筑。由于这栋老楼具有文物价值,因此在华舫置业地块征收建设过程中进行了保留,并将进行修缮。

  专家考证老楼沧桑历史

  那么,老楼有怎样的历史呢?记者询问了周围锻炼的市民,都无法具体描述。
  研究南京抗战史的民间学者张定胜从小就居住在三条巷。巧的是,他对这栋民国建筑的历史做过调查。
  张定胜告诉记者,三条巷25号民国建筑所在的区域,被称为“文昌宫”,清代时这里有过一座名为“文昌宫”的道观,规模很大。进入民国以后,文昌宫的建筑陆续拆除,三条巷25号民国建筑就建在文昌宫的遗址上。
  “这栋老楼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根据张定胜的调查和考证,1937年之前,老楼曾经被国民党军队用作被服厂,生产军服等后勤物资。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中,守军83军156师(师长李江)师部就驻扎在三条巷。张定胜推测,此处很可能就是当时156师师部所在地。
  张定胜介绍,南京沦陷后,三条巷25号被日军用作运输部队的修理所使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再次接管此处,同样也用来修理汽车。
  “这栋老楼和民国小洋楼不一样,体量很大,明显不是住宅。”张定胜说,老楼很有故事,也见证过历史沧桑,如今保留下来,应该作为文物好好保护。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