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8日)14时,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将正式开馆。据悉,上海图书馆东馆于2017年9月27日开工建设,2019年9月20日结构封顶,2021年底完成竣工备案,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地上7层、地下2层,开放后可提供座位近6000个,满足每年200余场讲座、上千场各类学术活动的文化需求,读者年接待量可达400万人次。

包含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剧院(演艺中心)、图书馆(市民阅读中心)、文化馆、档案馆(档案服务中心)、科技馆、博物馆“六馆一中心”的建筑群,是一座集歌舞演出、文化娱乐、科技服务、艺术体验、高端办公及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型公共文化设施。全新文化中心是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高品质的大型文体活动空间,也是该区的“城市之眼,文化之窗”,更是江城武汉新的文化地标性建筑。

助力张江人才发展,创张江“芯”力量。记者获悉,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B区的第一个保障性租赁住宅地块项目整体方案及后续施工图设计已完成,预计2022年底实现桩基开工,2025年竣工,建成后将提供1400余套住房。总建筑面积103334.90㎡,共有7个17~19层住宅单体,总体形成平行式围合的格局,内部形成中心大花园。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总产值29.3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14倍,2013—2021年年均增长8.8%;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2013—2021年年均增长5.9%。

9月22日,杭州亚运会重要基础配套项目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三期项目正式投入运营。作为浙江迄今以来最大的机场建设项目,萧山机场三期拥有一颗蓬勃强劲的“能源心脏”,为航站楼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支撑,它就是萧山机场三期能源中心工程。作为萧山机场三期的动力核心,能源中心面积约1.75万平方米,却能为面积达150万平方米的三期项目提供冷热源、应急电源等能源服务,远期还将为已投入运营的T1、T2、T3航站楼供能。

一栋楼龄近20年的办公楼,经过3个月改造,整栋建筑光伏能源年发电量可达16万千瓦时,远大于建筑物7.5万千瓦时的年需求量,剩余的绿电能源还能供其他建筑使用;建筑能耗每年可减少22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植树造林2.4公顷……日前,位于惠阳平潭的中建钢构广东有限公司这栋办公楼成为广东省首座既有建筑零能耗改造办公楼,属于零碳、零能耗、零排放、零废水的“四零建筑”。

世界唯一“7星级”巨型套娃酒店 竟被评为国内最丑建筑。正是因为酒店太深入人心,所以在去年“全国最丑建筑”的评选中,它不负众望,成功入选,甚至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看到这里,你一定很好奇,究竟还有哪些比套娃酒店,更奇葩的建筑呢?上海嘉定设计工业4.0示范基地, 陕西西安国际少儿美术馆,一汽红旗创新大厦

海南省自5月开展城乡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各市县发动建筑设计及土木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志愿者522人参与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工作。9月24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向海南日报记者介绍,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援加快了我省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的速度。海南省已部署开展全省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要求各市县对本辖区内所有经营性居民自建房开展资料复查、现场入户抽查,现场入户抽查比例不得低于经营性自建房总数的30%,在9月底前完成对疑似危房的经营性自建房危险性鉴定工作、整治管控工作。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一座现代化、高水准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坐落于天安门正南46公里的北京中轴线上,在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廊坊市之间,航站区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该机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推动、亲自宣布投运的国家重点项目,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工程,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

湖北省“数字工匠”职工技能大赛启动以来,湖北各级工会认真组织、层层选拔,广大职工踊跃参与,共辐射带动200余家企业、3万多名职工参与练兵选拔,最终105支代表队、313名选手参加全省决赛。经过两天激烈角逐,产生了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员、无人机操作员、焊接设备操作工—机器人等四个工种的团体奖和个人奖。

模块化建筑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模块化业务,好比“造飞机一样造房子”,通过专业集成和交叉深化设计、工厂加工预制、现场按型号拼装到位,有效加快建造进度。据测算,模块化建筑的工期比传统建造工期缩短40%,建筑垃圾减少80%以上。中建科工绿色科技公司致力于研发设计制造模块化产品,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用VR技术培训工人、配装传感器监测塔吊机运行、浮尘超标会自动启用喷淋设备……近年来,伴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被武装后的建筑工地变得“智慧”起来。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鲤城区的福建省首批智慧工地试点项目——火炬电子超级电容器项目建设现场,探秘建筑工地里的“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