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政策法规
中德建筑师为成都旧城改造献计
更新于:2022/02/08已3032人浏览 收藏
《东西德建筑发展历程》昨日在成都蓝顶美术馆拉开帷幕,这是由德国对外文化关系学院和德国建筑档案馆联盟联合主办的展览,已经在多国巡回展出。今年展览已经在上海城市规划馆、南京城市规划局进行了展出。在昨日的开幕式后,来自中德双方的建筑师们以“建筑·城市·历史”为题进行了讨论,为成都的旧城改造献计。
近百个东西德建筑文献亮相
据了解,此次展览由2014成都创意设计周组委会、成都蓝顶美术馆及中国歌德学院通力合作。成都创意设计周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旨在呈现东西德国建筑的共同点和差异特征,包含:国家、文化和信仰、居住与休闲、教育与培训、经济与交通、建筑设计与探究几大板块。展品包含32个建筑项目及讨论、10个建筑话题、22个建筑任务、40件模型,展板以及22个由复制的照片,平面图,草图以及文字构成的展柜。
为何要将这样的展览放在成都呢?德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副领事马晏子告诉记者,当前全球正在处于大工业时代,不少的城市都在进行旧城改造,在中国在成都这一需求更为迫切,“也许东西德的经验能够为成都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方式。”
德国建筑师为宽窄巷子点赞
在开幕式后,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汉堡港口城市大学教授哈尔姆特·法兰克,与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刘家琨、维思平建筑设计创始合伙人吴钢、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老师朱杰、旅德建筑师靳洪铎,一道参加了名为《建筑·城市·历史》的对话研讨会,几位建筑师就建筑与城市历史的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几日,哈尔姆特·法兰克看了不少成都市的建筑,在他看来成都拥有一些年限在30~40年左右的建筑群,“商铺和住宅一起,与道路、绿树相互映衬,是非常悠闲而宁静的成都生活写照。”他告诉记者,自己曾去过宽窄巷子周边的街道,“那里的状态非常成都,虽然房子有几十年历史了,但是画面很美。”在提及如何顾及旧城和城市发展关系时,哈尔姆特·法兰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老建筑内的居住环境的确有待改善,但是可以保留其外立面,仅对内部进行改造,以提升市民的居住环境,这样既能保存好历史建筑,也有利于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在旅德建筑师靳洪泽看来,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是意识形态上的产物,以东德的建筑为例,那里的建筑宽大、整齐,有着明显的斯大林格勒的风格,对这类建筑的保护就是对历史的记忆。在他看来,城市发展需要多中心,“很多大城市都在走多中心发展的道路,这样不仅能够对位于城中心的旧城进行保护,也能缓解城市人口过于集中带来的各种压力,成都非常适合这样的道路,当前成都也正在这样做。”
推荐建筑考试培训课程
- [02-22] 2025年施工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质量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资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材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劳务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机械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标准员考试报名
- [02-22]安全员考试大纲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报名培训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10-29]2024年安全员(安管人员)证书延续继续教育的通知
- [02-27]2024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共七期)
- [11-24]关于2022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安全员考试暂停的通知
- [10-12]2022年度安全员(安全三类人员)证书延期复核的通知
- [09-27]2022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调整通知
- [08-31]2022年度北京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疫情防控通知
- [07-01]北京住建委:恢复安全员等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的通知
- [03-08]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童安荣:修订设计标准,延长建筑设计使用年限
- [03-08]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倪海琼:强化城市更新政策支撑,推动老旧小区绿色改造
- [03-08]中国建筑师刘家琨获颁普利兹克建筑奖 刘家琨:建筑回归日常空间的理性诉求
- [03-08]绿色智能建造技术论坛在深圳举行,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 [03-08]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袁斯浪:立法与管理创新加速建筑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03-08]海南装配式建筑加速出海,助力绿色发展与“双碳”目标
- [02-24]中建五局打造北京首个负碳示范项目,绿色建筑引领低碳未来
- [02-24]“好房子”建设新赛道:暖通舒适系统助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